下榻借指礼遇宾客。唐刘长卿《送贾三北游》诗: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 悬榻
下榻xiàtà下: 放下。榻: 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放下床,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出自《后汉书·陈蕃传》。 陈蕃,汉朝人,首任豫章(现江西南昌)郡太守。徐穉(zhì),字孺子,是豫章地区的有识之士,他家里贫穷,耕种自给,但学问高深。陈蕃平时不愿接待宾客,而对徐穉的德行非常敬仰,所以另眼相看。徐穉来访,陈蕃热情招待,特地专设床榻,供徐穉休息。徐穉走了就将这榻悬挂起来,徐穉来了再把这榻放下来。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传为美谈,因此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下榻便成了尊贤礼士的代称。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用“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颂滕王阁所在地洪州地区的杰出人才。 后来该词的意思有所变化,把接待贵宾称为“下榻”。现在一般也把在外住宿叫做“下榻”。这种说法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于书面用语,不适用于口语。
下榻xiàtà客人住在(旅馆等) △ ~国宾馆。
下榻xiàtà〈动〉重要人物或贵宾住宿:下榻钓鱼台国宾馆。 【同义】住宿。 【辨析】“下榻”和“住宿”:“下榻”专指重要人物或贵宾住宿,而“住宿”则没有特别限制。
【下榻】(宾客)住宿;寄居。如:下榻宾馆。 下榻
下榻住宿。《聊斋志异·翩翩》:“我出家人,居有山洞,可以~。”张元济《与蔡元培》:“去京时过沪,终当稍有耽搁,仍请在敝处~,万勿客气。”又《与傅增湘》:“台从莅沪,~敝庐,方惭简慢,乃承垂谢,殊为愧赧。”
下榻“下榻”是个文语,今指贵宾停歇住宿之义。 “下”是放下的意思; “榻”就是床 ( 今有的装修公司为住户仿日本做床叫 “榻榻米”) 。可见,这榻是在高处 ( 或吊或搁或挂) ,要睡时需将它放下来,所以叫做 “下榻”。 为什么 “下榻”指贵宾住宿呢? 这源于史书记载的一个故事。 《后汉书·徐稚传》记载说,当时豫章郡 ( 今南昌市) 有个太守叫陈蕃,为官清廉且重视贤才,他平时是不接待宾客、不参加应酬的。可是,只有一个很穷但又很有骨气、不肯做官的徐稚来访,他才热情接待见晤,并且留宿,徐稚一告辞,他便将徐稚睡过的床吊起来; 如下次徐稚再来,他便将床放下来留徐稚过夜。后人便称陈蕃这种举动为 “下榻”。 “下榻”一语便有了对贤者、贵客的尊重之义,一直沿用至今。
下榻指东汉豫章太守陈蕃为徐稚特设一榻之事。《后汉书 ·徐稚传》:“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全唐诗》二七三戴叔伦《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又八八一李瀚《蒙求》:“楚元置醴,陈蕃下榻。”后多指礼遇宾客。《文选》 三十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全唐诗》一一三裴耀卿《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住宿
住宿宿(宿止;宿寓;宿栖;止宿;归宿) 舍 顿(顿宿) 歇(歇息;歇宿;息歇) 馆 止息 过夜 寝止 次止 做寓 落夜 落脚 途次 住止 住夜 客人住宿:下榻 僧人住止:顿钖 驻钖 夜晚息宿:歇夜 在某处住宿守夜:值宿 到旅舍住宿:下店 住店 歇店 住客店:解房 借别人的地方住宿:借宿 借住 假宿 寄宿 托宿 寄寓 寓宿 寓止 居停 借住别家:寄室 临时借宿:寄巢 宿顿 暂时借住:寄住 暂时栖身:寄迹 优闲地寄寓、依托:静寄 途中住宿:中宿 旅途夜宿:旅宿 飘泊寄宿:飘寄 停留住宿:逗宿 居留 留宿 留舍 停眠 栖泊 行止停住:营驻留宿过夜;淹宵 留下宾客住宿:下榻留宾 驻扎歇宿:驻宿 临时住宿:舍次 一处住宿,一同住宿:同宿 住一夜:过夜 住两夜:信宿(~而返) 再宿 宿宿 住两夜以上:信次 住四夜:信信 (在外居住:住宿)
另见:旅客 居住 旅途 旅舍 驻扎 睡觉 休息
下榻xià tà临时住宿: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十五·310) 下榻
026.下榻(p55.3)释文述典并出示所据“见《后汉书·五三·徐穉传》”乃云: “后因称接待宾客为‘下榻’。” 按:释义不确。《徐穉传》已明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穉来特设榻,去则县之。”以徐穉为名士而得此殊遇也。唐·王勃《王子安集·卷八·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以此颂扬都督阎公之雅望,及其尊礼贤者之美德,兼及满座高朋胜友。故当释作: “后因称敬待嘉宾贤客为‘下榻’。”始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