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声情并茂
范文

    颜志刚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施教,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9-119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的内容,并完成音乐语言的传递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在音乐課堂教学中,音乐语言的传递是通过教师范唱、范奏的引导来实现的,教师带着备课时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所获得的情感去范唱、范奏,会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深刻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使他们融入角色,切身感受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全面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是课堂语言的情感化。课堂语言与音乐语言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组织、指导教学,通过语言的表述把音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再次,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和感人是十分重要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情感

    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以下4方面来培养情感:

    1、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候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形式已在很的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作为情感外部情绪的可能性,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开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表现出来的。例如,我们在教唱《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小学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忖词唱的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中蕴涵的对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时,就需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教师点击课件,边播放旧中国报童苦难生活的影片资料,边告诉学生这首歌是作者为一个名叫小毛头的创作的。

    2、生动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因素中最积极、最有决定意义的。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动调动起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面对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熟读几遍,弄清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歌词所欲表达的中心思想和音乐中各种表情记号的意义。再结合歌词的旋律,帮助学生找到语感和语言的动态美,情感。

    3、创设情景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

    如在教学、《大雨小雨》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小草笑嘻嘻。老师抑扬顿挫,有声无声的声音,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跺脚等,不但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而且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也让学生记住了歌词,把学生领进了春雨沙沙的真实情感世界里面。

    又如,在教唱歌曲《长江我的家》这一课时,老师有意识地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创设相应情景,使整堂音乐课产生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以景生情,情景交融。通过颂唱母亲河,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关注母亲和、爱护母亲河、保卫母亲河。

    4、鼓励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时,教师将准备好的 “ XX?X|X?XX| X?X| X?-||”节奏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形成含有四个小节的节奏谱,教师提示学生用重新排列这些卡片的方式创作新的节奏谱。这个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了解并尝试了创新过程。再如: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时,教师要求学生在“?32?35?65?63?|?5?53?5 - |”后面续写两小节,有的学生感到困难。这时教师提示学生:“能不能从老师给的两小节曲谱中‘抹'去一些音,把剩下的音调整时值后,用来作为后两小节呢?”经过讨论,学生也能较好的完成创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冯效刚.音乐理解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三期

    2.赵荣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3.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苏森.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能力培养[J]科学教育研究.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