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
范文

    陈鑫

    摘要:在高中时期,学生已经开始觉醒自我意识,思维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培养其语文思维。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高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还生的语文素养,以文化渗透培养语文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356

    引言

    对学生进行素质能力培养,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体会。人文精神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实现“语文思维”。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当前阶段的教育工作明显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导致学生仅仅是作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指导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才能够保障学生毕业后不会因为语文知识欠缺而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很明显这与我国的基本教育理念不相符,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途径分析

    (三)挖掘语文课程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人文精神

    教师要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就需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分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内容,选择其中的各种积极元素,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鼓励学生针对各种语言进行深入的体会,对文章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的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中《登高》这一首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阅读,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歌中的独特意境,让学生可以仔细地进行品味,从而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也可以引人学生分析诗中为什么要利用“落木”进行表达,而不是用“落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进而组织学生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

    (二)教师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必须强化提升

    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就必须保障教师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是过硬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累积情况,还需要注重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保障学生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思维。例如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时候,整篇故事发生在久远的战国时期,再加上文章的生僻字较多,所以想要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培养,教师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好自己的语文思维,并且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整篇文章主旨大意的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

    (三)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透过生活讲述语文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语文资源,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深入探讨“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儿子,那么她是否会幸福的生活”“如果祥林嫂的丈夫没有去世,那么她的人生又会有不一样吗”。在学生就这些问题探讨之前,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代社会妇女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儿子,那么她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变化,是否能够继续平静生活,对比显示,学生意识到祥林嫂之所以有着悲惨的人生并不是这些外因所致,而是其处于封建社会,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时代的产物,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创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阋读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例如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读起来有些难度但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语文课外阅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本人道德教育的途径之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作业的布置要适当,不能让学生只把时间花在做作业与卷子上,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安心进行阅读的,教师可以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作业布置的一部分,因为现在高考内容,有几分选择题是考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就如《红楼梦》,高考可能会考,但是教师花费时间进行讲述,显然这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含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比较广泛,文中内容含有饮食、建筑、诗词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红楼梦》去加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传统文化知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见解,引导学生更好地汲取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合理培养,教师就需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林浩介.试论中学教学中电化教育的创新与推广[J].名师在线,2020(17):83-84.

    [2]刘红莲.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行与思[J].成才之路,2020(17):75-76.

    [3]张天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刍论[J].成才之路,2020(17):103-104.

    [4]杨滨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J].教育革新,2020(06):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0: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