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究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范文

    陈春桃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现代文是学生们参与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主要阅读任务,也是发展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在实施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机械解读文本的限制,应用多样方法,驱动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内涵,实现情感共鸣,提高阅读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具体介绍提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345

    现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的主要内容,也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更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學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实现此教学要求,需要教师以现代文为依托,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提升学生现代文阅读效果。笔者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应用如下策略引导学生阅读现代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文阅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学生是否能自主地参与到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着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也影响着他们自身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受到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参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明确地肯定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因此,笔者在实施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尝试围绕具体的文本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使他们在语言、动作等作用下,产生阅读兴趣,夯实提升阅读效果的基础。

    以《春》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初,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动态、直观地展现了春天美景。美丽的自然景色,是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在学生们自主地体验自然情境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如此问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对春天景色进行刻画,你们想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春景的吗?作者笔下的春天景色有哪些特点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阅读文本中,对美丽的春天景象进行探究。

    二、提出问题,驱动阅读思考

    阅读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如果缺乏思考,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将浮于表层,影响阅读的效果。这也是当前大部分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效果不佳的原因。课程标准中立足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对话教学要求,建议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联系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用问题为学生指出阅读思路,同时驱动学生深入思考,透过语言文字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阅读思维能力。对此,笔者在实施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根据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文本第二部分内容,笔者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第二部分,作者刻画了哪些与母亲有关的事件呢?在如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走进阅读文本,详细地分析文本信息,找出具体的语句。如家境贫寒,母亲不得已留下八个孩子;在家里任劳任怨,还时不时地接济比自己家更穷的亲戚。立足学生们找出的内容,笔者继续提问:这些事件展现出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和品质呢?这个问题,驱动着学生们深入到语言文字中,概括母亲身上的美好的品质,如勤劳、善良等。之后,笔者提出其他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书写第二部分的,如此书写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驱动着学生们深入地思考文本内容,从文字语言、人物品质以及写作方法方面,对文本内容建立深刻的理解,还使学生们通过切身的思考问题,锻炼语文阅读思维,便于提升阅读效果。

    三、活化资源,辅助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是学生有效阅读的关键,也是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在缺乏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实现对文本内容深刻理解的。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学科教学正在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不仅可以实现阅读教学方式的优化,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果。所以,笔者在组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活化教学,辅助学生理解文本。

    以《苏州园林》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立足苏州园林的特点,对苏州园林景象进行了刻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切身的体验,无法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游览者的眼前都是一幅画)。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围绕苏州园林特点的四个方面和三个特点,进行具体的图像展示。如此展示,使学生们在视觉作用下,建立对苏州园林的直接感知,并在此感知的作用下,深入地品味文本,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切实地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四、教给方法,有效进行阅读

    当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方法,机械地浏览文本语句,很少自主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标准中据此也提出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学要求。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讲授,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获取阅读根据,还可以使学生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便于提升阅读效果。对此,笔者在实施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会教给学生们不同的阅读方法。

    以《苏州园林》为例,围绕这篇文章把握事物特点,刻画景象的特点,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们批注式阅读法,要求学生们一边阅读文本,一边从中勾画苏州园林美景语句。如此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们成为阅读文本的主人,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边读边思考,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还可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现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现代文特点和学生的阅读情况,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活化资源,辅助学生理解;教给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通过经历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现代文阅读效果,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林,任强.阅读策略在现代文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8):162-165.

    [2]卢笑妹.从“素读”到“研读”:还学生“读”的过程——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月刊,2018(06):52-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