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当今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 |
范文 | 刘世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有了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注重培养小学生信息意识。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尤为关注,并针对农村小学薄弱环节提出了多项政策,致力发展农村小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促进小学生技能掌握全面贴合信息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践情况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362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有了新型要求,从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演化为学生各科综合素养,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我国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较比城镇学校教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降低,教师应发挥教育从业者创新精神,保持前瞻性,切实渗透多元化教学措施,推动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1]。 1.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1.1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度不高 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度不高,多数教师认为其教学难度不大、知识浅显,从而经常出现“替课”等现象,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缺乏兴趣,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2教学模式过于局限 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局限,基于理论形式灌输,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教师主要以讲授、演示、任务等方式构建主题教学,通过主导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基础认知,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无法有效地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建立联系,导致学生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且这种单一的讲授方式无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感知、敏銳,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利于推动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提升;其次,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与课程进度,这一现象是现阶段农村教师存在的通病,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知识理解,进而在开展教学课堂中,对于问题迫切讲述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提高学生信息感知、信息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堂过于枯燥,进而产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对策 2.1落实学生主体,强化农村小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概述有两个维度,分别为敏感度、判断力,其目的主要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根据问题意识、有目的查找信息,并指导如何获取信息即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对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帮助,是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新课改中明确强调,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信息意识。首先,教师要做到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信息技术课堂,并发挥教育从业者自身素养,积极扩展,挖掘课程内容,关注社会前沿信息,保持自身知识结构新鲜度。最后利用开放性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信息意识,满足学生信息体验,促使学生可以体验信息中获得有用性、真实性等价值,进而提高其信息真伪辨别能力。通过搜索引擎、媒介等方式,引导小组通过关键词搜索,如通过“百度、搜狗”等信息搜索引擎为载体,学生在输入关键词后,网页信息出现多种信息,教师应告知学生如何避免“垃圾”网站,加强学生信息意识,如:告知学生在网页后方出现“不安全”字样时,学生就要小心浏览,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判断信息正确、错误的良好意识[2]。 2.2开展趣味游戏,加强小学生信息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在接受事物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直观进行感受。信息技术课程不可避免存在枯燥、单一,学生面对较为枯燥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师应积极利用小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多元化因素,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游戏、信息竞赛等方式,拓展其信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感知,并采取“一月一天”的制度定期举行,利用“积分”的方式构建积分榜,加强学生自主强化信息能力的意识。如:教师可选取一个段落进行修改,并提问学生如何快速修改段落,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信息能力良好的学生提出复制粘贴,进而提问学生如何不阅读的情况下,查找问题字句,并在基础上进行替换。多数学生无法有效得知内容,教师可多媒体进行展示,利用“CTRL+F”快速打开查找与替换应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进一步优化小学生信息技能。 2.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完善学习信息差异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探究问题,从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加强小学生信息知识理解能力,也是改善学生差异的有效策略。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同,不可避免出现信息能力形成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基于小组合作形式出发,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模式,全面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进而改善教学薄弱环节,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3]。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现阶段人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推动其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颖.浅析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02):19-20. [2]王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0):89. [3]宋有鹏.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教书育人,2019(0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