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践行陶行知思想开展幼儿园乡土教学 |
范文 | 李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幼儿园的不断深化,使幼儿教育资源不再仅限于学习书本中的知识点、操作复杂的玩教具,而是推崇回归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经验,才是更具价值的幼儿园教育,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为促进幼儿良好的发展,幼儿园应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都能与幼儿产生共鸣、产生互动,这种贴近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身心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幼儿园应该顺应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做好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利用自身优势,有效提升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应将深度挖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素材、打造原生态的自然学习环境、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等方面,作为幼儿园今后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陶行知思想;乡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8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幼儿教育贴近幼儿生活,提倡幼儿园回归自然环境,让教师能够将自然资源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幼儿园应该以实际情况出发,为幼儿寻找最熟悉,最亲切的生活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结合乡土教学,利用自身特点来打造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可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使自然资源更好的融入到幼儿园教育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资源整合,来为幼儿呈现更系统,更科学的课程体验。 1、让自然资源与幼儿园环境的融合 让自然环境与幼儿进行对话,是我园将自然资源融入到幼儿园中的一个外在体现,也是我们追寻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乡土环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种植基础,所以,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将幼儿到乡间采集回来的小花、小草制作成花环来装点班级、活动区角和功能教室。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手头玩具,女孩子们利用花瓣来染指甲,男孩子利用狗尾巴草扎成可爱的小狗、小兔子来玩,教师更是厉害,还会将小兔子变成小人,几个小人连起来就变成了腾云驾雾的飞龙。引得孩子们不断叫好,并纷纷向教师讨教起来。只要走出教室,就会感受到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田园韵味,幼儿园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将植物制作成各种物件,悬挂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幼儿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味道。通過幼儿园所呈现出来的环境教育,让幼儿进一步的体验了原生态的生活空间,从熟悉植物的外形及特点,到了解其生长条件和养殖方法,让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无处不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将原生态的特色教育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的体验,懂得了水、阳光、空气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将植物分别种在土壤里、小石子里、锯末碎屑里、沙粒里让幼儿进行对比,通过小实验幼儿可以了解,植物在哪些材料上会最先发芽,又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生长的又高又壮,为了便于幼儿更细致的观察,教师可引导幼儿利用测量标尺来对幼苗进行测量,从而使幼儿的观察更加精细,更具时效、并通过及时的记录,来对比植物的生长情况。由此一来,幼儿的洞察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能力和数字的运用概念,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将自然资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劳动技能的培养,还有效的激发了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这就是自然资源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2、利用自然资源来丰富教学材料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通常会采用无实物模拟式教学,利用图片,模型来充当教学材料,让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和感知实物的特征,而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更注重其循环使用性、以及便于长期保存的特点,常常会以化工塑料制品组装而成道具所代替,缺乏实物的材料投入。而在乡土教育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教育的资本。我们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自然实践材料,这也是践行陶行知思想开展幼儿园乡土教学的意义所在。对于乡土教学而言,可供给幼儿用于教学实践材料的物资是非常充足且丰富的,这些纯天然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安全的玩教具。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来为幼儿选择一些较为安全的植被,例如树叶、根茎、花蕊、果实等,这些无毒且可以直接接触的植被,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没有攻击性,不会伤害到幼儿的小昆虫来进行观察和实验,例如:蝉、蝴蝶,蚯蚓等,幼儿通过接触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更真实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并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得到智力、脑力和体力的多重开发,更使幼儿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幼儿的童年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 利用自然资源投入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幼儿园美术活动为例,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艺术领域教学活动,特别是美工制作的内容,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为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动手制作,来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突显幼儿独特的创作风格,从而使幼儿在无尽的想象和创造中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表现力。而艺术的形式并不仅限于画笔和染料之间,而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渗入,让艺术更具生活的色彩;教师会在大自然中发现许多取之不尽的美工材料,如树叶、树枝、野花、野草、种子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将自己收集来的材料进行简单处理和加工,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或粘或贴,或涂或画,通过一番打磨雕琢,一幅一幅美丽且各具特色的美工作品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有的幼儿用树叶粘贴成了鱼塘,有的幼儿用野花制作了一条美丽的长裙,有的幼儿用树枝制作成了一个鸟笼,有的幼儿利用各种种子粘贴出了一艘宇宙飞船;还有些幼儿将各种野花和野草制作成了标本,真的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美的认知不拘一格,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工制作,可以让幼儿通过自我探究,自主操作,来实现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在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然资源除了可以运用到美工活动中,在科学领域中也可以发挥其作用,例如在幼儿学习数字的分解组成中,教师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具象的了解数字分解的含义,教师可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小石子来进行分解练习,例如:以数字“7”为例,教师给每位幼儿分发了7粒小石子和2个颜色不同的小盒子,(建议教师为幼儿挑选体积适中的石子,以免幼儿因好奇将豆子塞入鼻中或耳中),教师与幼儿一同查出石子的数量,并指导幼儿在红色的盒子放入2粒石子,在黄色盒子里放入5粒石子,以此得出7可以分成2和5,教师可利用此方法,让幼儿练习数字的分解与组成,不仅让幼儿能够清楚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拿、取石子,完成幼儿精细化动作的练习,从而达到锻炼幼儿小手肌肉群的目的。 结束语 幼儿园对于乡土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幼儿园新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体现在幼儿园地域的优势,也体现在与生活环境的有效结合、还可为幼儿园提供充足且丰富的教学实践材料,通过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教育形式,使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欣.乡土文化在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0,(10):21,52. [2]陈军芳.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0,(9):161-1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