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范文 | 泽仁足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328 爱国主义是人们世世代代巩固发展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冰心老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项无比重要的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和认识祖国的过去、今天、未来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就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可现在的孩子,早已习惯了和平时代的幸福生活,一说到爱国,就觉得非常空洞,对国家这个概念很模糊。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迫在眉睫,那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摇篮,校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趋向。校园中要积极创设爱国主义思想氛围,墙壁上悬挂伟人语录,名人名言;每周周一例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 学校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能了解伟大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更能明白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伟大······让那些爱国主义人物、爱国主义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在小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从心底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人民。 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既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要培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小学生的风险意识,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找到自信。小学教师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目标,鼓励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保持良好心态。 教育占重比,忽视了德育。当今社会,小学生的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长们不惜花重金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重点学校,为的是让学生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学生、家长、教师注重的都是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升学等,忽略了教学最重要的本质——德育。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育人教人、先育人再教人。从根本上来说,德育的教育比学习的教育更为源远流长,更具有发展性,影响性。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把德育的教育摆在了学校教育之后。 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紧密相联,密切相关。课堂的教学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能力,就需要避免强制性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生活中思考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以后要在社会上面对许多人、许多事,德育教学可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而不只是传统的教学。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历史证明,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孩子,则是建设祖国未来的主力军,我们必须从小跟他们灌输这个思想,让爱国深入他们的骨髓,深入他们的灵魂。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以“五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校、爱国家)教育为基本内容,规范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民主法制、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德育框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发展新中国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的思想。班队活动能让学生目濡耳染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每逢班队会可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变化,可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知识竞赛、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读一本爱国英雄人物故事书,并讲“英雄故事”、组织出一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黑板报专栏。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手抄报、绘画比赛。这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会提高小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理解师爱,感受师爱,这样就会增强教育效果。因为教师的微笑永远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是最美丽最动人语言。“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途径。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小学是每个人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人的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