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探 |
范文 | 王学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是学生的叛逆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突现,语文教学困难,打乱了语文教学正常模式,也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提升和人格健全发展。因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做好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333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发现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比较突出,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和大家一起探究。 一是学生思想落后,学习态度不端正。目前城乡学校在语文教学质量上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不受学生的重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被更多学生忽略。比如,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提前预习都做不到,觉得预习麻烦浪费时间。很多中学生没有汉语词典,更不愿运用,出现了懒惰的心理问题。 二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是老师怎么讲我就怎么学,很多重点知识教师多次提醒后学生才会主动做笔记,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很多学生学习行为不端正,有厌学厌师心理问题,比如,上课说话、吃零食、搞小动作等,面对教师的耐心教导出现恶语抵触和冷暴力等不良心理问题。 三是学生课堂上容易情绪化,自制力不够。中学生情感丰富,对教师或者同学的言语较敏感,很多同学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心情大好,情绪激进,很久才能平静。受到批评的同学,情绪低落,甚至有些同学会失控,痛哭落泪或唉声叹气,有些还会低声谩骂。把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情绪和正常的教学氛围。 四是学生缺乏责任感,做不到具体落实。农村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照顾,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多学生不能明白时间的珍贵和肩负的责任,做事粗心马虎,落实效果差。比如,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落实不到位,缺乏自主研究,过多依赖于电子产品搜索答案,或者抄袭作业,忽略学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完成作业为目的的不良心理问题。 二.学生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在农村学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生就不会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很好的开展语文教学,完成教育任务和目标。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消除内心产生的心理疾病,学生心理健康了,才会很好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绩。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上初中后,面对多个学科,学习内容较多,很多学生很难适应,出现了厌科厌学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要正确面对。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了解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多交流,动之以情,学生就会晓之以理。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制定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教学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和教师发生认知上的转变,只要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相应的语文教学中一些学生心理问题也得到解决。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热情奔放,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很难分辨事物的好与坏、真与假,对人生价值观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心中缺失集体荣誉感,缺少文化修养与内涵。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学生人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指導,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健康的认识能力,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学生,让学生做到实事求是,学生内心产生正能量,以积极乐观判断的心态面对现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充满爱国主义情怀,为美好人生努力奋斗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要想解决好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情感,把师生关系从敌对状态转变过来,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对学生真情关心,做到爱岗敬业,自信认真,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情感倾向,不随便批评学生,课后和学生主动交流,多和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交流谈心,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公正,让学生感知教师的亲和力,做到以情动人。 (四)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可以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或者班主任交流,在心理咨询室舒适的环境下,和学生进行融洽的心灵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所在,通过语言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对学生所说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保密,尊重学生隐私。 三.结束语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要及时进行补救。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我们不光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人生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教师才能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29 2、杨 玲 曲靖市中等师范学校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刘华山 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心理科学 2001(4):481 4、乌兰巴依尔 新疆库尔勒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新疆医科大学2014-09-01 5、李子健,倪文锦 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