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 |
范文 | 张若兰 王艳敏 高佩佩 摘要:文章通过对公共电话亭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实地调研,了解公共电话亭的时代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的意义,进而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探究公共电话亭在功能上的合理拓展以及外观上的创新设计,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对公共电话亭进行改良设计,以提高公共电话亭的使用率并发挥公共电话亭本身的功能属性。 关键词:江南传统建筑元素 公共电话亭 功能拓展设计 外观设计 引言 江南水乡的传统建筑形式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和标志性的地域特色,是中国最具文化识别性的建筑典范之一。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和错落有致的古镇建筑是人们提起江南时脑海中经常浮现的景致,如同中国的水墨画一般风雅悠然,青砖黛瓦,美不胜收。将江南的建筑元素运用在公共设施中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能将那份怡然的生活态度带入城市繁忙的生活节奏中。 一、江南建筑元素的选择、提炼以及意义 为了让设计具有传统江南水乡建筑的识别性同时又符合当代的审美与追求,避免运用传统元素时浮于表面的生拉硬套式设计的尴尬雷区,需要对江南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抽象提炼。 (一)选取江南建筑的代表性元素 选择江南传统建筑元素时,首先要具有代表性和识别性,筛选出人无我有的独特元素,其次要具有地域性,因为是针对江南水乡的建筑做设计,所以需要突出江南水乡的建筑特色,让人能一眼看出这是江南水乡独有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具有的建筑形式。思及江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温婉美丽的古镇,而其中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少不了那高出屋檐的马头墙(如图1)。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因为造型与马头相仿,故称“马头墙”,又因其能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起到防止火势蔓延的功能被称作防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的造型特点使得原本略显呆板的白墙青瓦变得生动而富有韵律感。而从远处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给人在视觉产生了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 (二)江南建筑代表性元素的抽象提炼 选出代表性元素后,需要对选取的元素进行抽象提炼,就像毕加索画的牛一样最后抽象为几根简洁的线条提炼出牛最基本的形态特征。马头墙基本元素提取亦是如此,只保留最基本的识别性元素——高低错落的剪影,不再有马头墙具象的青砖黛瓦和众多造型细节,只有不能再减的简洁的造型和流畅的曲线,但却仍能让人识别出马头墙的原形,简单却不单调,遵循了“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 (三)在公共电话亭中运用江南建筑元素的意义 将江南建筑元素与公共电话亭相结合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电话亭破败现状无法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问题以及城市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的问题,将江南文化里的飘逸灵动巧妙地加入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也有利于传播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将马头墙的造型剪影元素与模块化公共电话亭单体的遮雨棚和座椅巧妙结合,既满足了公共电话亭外观上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了城市公共电话亭系统整合设计过程中的功能优化。 二、公共电话亭设计调研 (一)公共电话亭设计背景分析 公共电话亭最早出现于1878年的美国,1982年中国北京、西安等地开始投入使用第一批投币式公共电话亭,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公共电话亭开始风靡全国,用户只需要购买IC卡,就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公共电话亭使用电话,电话亭成了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不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奢侈品,大多数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公共电话亭逐渐被冷落,公共电话亭设施也逐年老化,废弃在街头巷尾,沦为摆设。 (二)公共电话亭设计问题分析 通过对公共电话亭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实地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公共电话亭存在设计单一、外观千篇一律、辨识度低、不同程度损坏、电话亭内堆放杂物、维护成本高、无人清理、被非法占用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城市公共电话亭使用率低的原因,要想发挥公共电话亭的功能属性、提高公共电话亭的使用率就必须面对以上现实问题。 (三)公共电话亭设计意义分析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公共电话亭的使用率大大降低,甚至荒废于街头,但公共电话亭之所以仍未退出历史的舞台,是因为它作为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不仅与城市的形象传播相挂钩,而且承担着城市安全应急功能。 当遇到一些危及生命的时刻,公共电话亭可以是我们救急的一个有效通道,它不仅可以免费拨打110、120、119等急救電话,而且在发生地震、洪涝灾害等地质灾害时,无线通讯没有有线通讯稳定,公共电话亭的信号会比手机的信号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话亭与外界取得联系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如此,除去这些紧急危难时刻,日常情况下,我们也都会遇到出门在外手机没电的状况,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公共电话亭来联系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综上所述,公共电话亭的存在对于当今社会环境来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江南建筑元素的公共电话亭设计方案 (一)公共电话亭功能拓展设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公共电话亭的功能都很单一,仅仅只有通话这一使用率相对较低的功能,却占据着紧张的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反观一些国外的公共电话亭早已与迷你图书馆、WiFi等市民使用率较高的功能相结合,这显然是一个提高电话亭的使用率并保留电话亭功能属性的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式。所以,从“电话亭+”这一角度出发,我们通过不断地假设、分析与讨论,最终得出以下几个合理且符合国内使用实情的功能拓展设计。 1.公共电话亭+充电功能 在这个大多数人都随身带着手机的通讯时代,出门在外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充电问题,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很多手机重度使用者来说可谓是一个公共福利。对公共电话亭来说,增加充电功能不仅体现出城市公共设施对使用者的关怀,而且大大提高了公共电话亭的使用率。 2.公共电话亭+公共座椅功能 作为一个街头的公共设施,现存的大多数公共电话亭占据着城市的空间资源,却在很多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而加入公共座椅的设计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最佳选择,在公共空间里,人们对于公共座椅有一定的需求,与电话亭的结合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发挥彼此的功能属性,并且减少了紧张的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浪费。 3.公共电话亭+触摸式显示屏 公共电话亭与触摸式显示屏相结合雖然增加了前期投入成本,但因为触摸式显示屏可投放动态广告、提供查询等功能,其后期创造的利润是可观的,而且将触摸式显示屏加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将是未来文明城市建设必然的趋势,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是顺应时代发展且丰富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设计。 (二)基于江南传统建筑元素的公共电话亭外观设计 1.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在公共空间资源紧张的地方可以少放几个模块化电话亭单体,而在宽阔且人流量大、对公共电话或公共座椅有需求的地方,就可以多投放几个模块化单体,根据场合和空间的大小来改变电话亭的大小,做到物尽其用。 公共电话亭构件的标准化与模块化,便于生产、运输、维修、更换局部配件,同时与马头墙抽象元素的结合使得公共电话亭的结构与外观具备统一性与延展性。对于公共电话亭这类的公共设施来说,既可以满足加工生产的要求,又可以发挥公共设施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属性。 2.马头墙与公共电话亭相结合 公共电话亭的遮雨棚的造型与马头墙抽象的基本剪影造型的相结合,同时,座椅又与遮雨棚的造型交相呼应,高低错落,如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一般,为电话亭的造型增添了一丝节奏与韵律的美感。而且,在功能上,座椅错落的设计符合人体人机工程学的需要,可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行人对座椅高度的需求。 3.材料说明 电话亭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在强度上符合大众对公共设施的要求,同时,采用透明材质的设计不仅可以提示行人,公共电话以及公共座椅的使用状态,而且透明材质会给人一种纯净、未来的感觉,虚虚实实的设计感很符合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畅想。同时,透明的设计可以让公共电话亭在白天以及灯火通明的夜晚无须启动照明设施,这样的材质利用对周围环境友好,而且节能环保。 4.连接工艺说明 模块化公共电话亭单体之间的连接以及公共座椅与公共电话亭主体的连接均采用中国传统连接结构——榫卯结构。采用榫卯结构既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榫卯结构相互结合、相互支撑的精巧的结构也增添了公共电话亭外观上的美观性。 5.尺寸说明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考虑,电话亭的遮雨棚的最低高度高于我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满足大多数人对高度的需求。公共座椅高度多数为400-500mm这一区间,可以满足多数成年使用者的需求,其余少数座椅高度可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例如最低高度满足儿童坐下的高度要求等。简单的不同高度的设计不仅使公共座椅变得趣味化,也展示了一个城市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关怀与包容。 6.基于江南建筑元素的公共电话亭设计方案展示(如图2) 结语 作为一座城市传达文化与形象的载体,公共电话亭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公共环境中人们对公共设施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需要具有改善和美化城市的公共环境的作用。而传统文化是人们在一定地域环境形成内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树立城市品牌形象、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马头墙作为江南水乡特有的传统建筑形式,造型优美,高低错落,明朗而雅素,外形颇具风格,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将传统建筑马头墙具有识别性的的造型特点高度抽象化,设计出简洁的流线造型,然后提取出来与公共电话亭的设计相结合,既丰富了公共电话亭的文化内涵,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同时能促进公众对公共电话亭的认同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