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游戏化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研究 |
范文 | 胡琳琳 摘要:日益创新与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游戏化模式的运用更为重视,幼儿学习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幼儿天生喜爱游戏,科学教育也应当考虑这一点,通过游戏化教学氛围营造、多样化游戏活动组织等游戏化模式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幼儿科学教育效果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游戏化模式;幼儿科学教育;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219 引言: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游戏化模式的运用,能够创新幼儿园教育模式,促进幼儿教育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密切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探索科学且合理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并积极运用,以便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确保幼儿身心得以实现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重要性 当前时代下,要求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升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并将幼儿具备的潜力激发。而因幼儿本身就有较强的爱玩游戏的天性存在,如果在教育教学始终将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抑制,以致于幼儿所处学习环境十分枯燥、乏味,其创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遭受阻碍,自身发展、成长也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幼儿教师应当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营造活跃、温馨且快乐的学习氛围,处于该氛围中的幼儿,能够保持愉快且又轻松的学习,有利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品质的培养。 二、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要想将真正有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途径找出,就必须脱离教学理论,于实践之中密切观察幼儿反应,将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找出并合理改进,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营造游戏化教学氛围 幼儿思维尚在具象思维发展阶段,面对新鲜事物时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活泼鲜明且生动有趣的形象所吸引,尤其是个别动画人物具有较高的认知度,能够帮助幼儿快速融入角色,如此一来也就能自然地融入情境。所以,将游戏化模式运用至幼儿科学教育中,首先便应当落实游戏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例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动画中励志的人物,便于将幼儿的共鸣引发,并将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使得幼儿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能够带着饱满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要求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人物,通过扮演将情节再现,如此也能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激发。此外,教师通过自然环境的创设,引领幼儿深入自然,探索自然中的科学,例如教师可引领幼儿观察农场中动植物生长情况,并采取“农户日记”的形式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如此一来也能实现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游戏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形式,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年龄小,社会经验几乎为零,知识基础也几乎为零,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专业的教育技能与较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为幼儿营造快乐轻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游戏融入教学,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过程,也应当对多样化游戏活动予以重视,便于促进幼儿参与兴趣的提升、游戏机会的增加,依托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设置专用于科学教育的游戏区域,同时开展“我的树”“伪装小路”或“倾听心跳”等丰富的游戏活动。同时,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幼儿,帮助幼儿依据自身喜好、认知能力合理选择科学游戏,以此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目的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科技节活动,如植树节期间引领幼儿一同进行植树,或是开设有关植树活动的科学讲堂,将相关科学知识传授给幼儿,要求幼儿将自己了解的科学知识分享出来。此类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幼儿所掌握的植物类科学知识,带给幼儿充足的科学体验,有助于科学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培养动手创造及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旨在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所以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也应当将该教学目的贯彻落实,着重强调幼儿创新与科学意识的培养。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多维学习体系的构建,并以此为平台,在幼儿园硬件设备及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下,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当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进程的设计,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幼兒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引领幼儿自行动手操作,体会实践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长久如此幼儿便会以一种乐趣来看待学习,面对新知识时能更主动、更积极的学习、探索,如此方可将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达成。而教师在该过程中穿插游戏化教学,必然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创造与创新能力。 (四)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他们的生活经验非常少,外界的一些不良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要让他们接触美好的事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对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幼儿参与热情。为让幼儿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奖励,如采用奖励小红花的方式等。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教师要了解原因,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像父母一样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和温暖。这样他们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结语:总而言之,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围绕幼儿身心发展、认知能力等,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引入,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落实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便于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激发,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便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继鑫.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4):1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