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范文 | 阿格 摘要:众所周知,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中的问题指向更偏向应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所学内容繁多,小学生可能吸收不了繁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学习小学数学,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就使用问题来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所学的内容,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本文将主要陈述运用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中融会贯通的相关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167 小学数学学习是初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在面对小学生以及学习知识时,教师应该给足是过渡的时间,就是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动力都比较差,所以其学习的有效进行依赖于教师对其的引导。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更像是控制而并非引导,其让学生直接记忆教师所展示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问题导学法同时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合适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得到调动,并且在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很关键的。所以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革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行之有效的调整。 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一)课前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非常完整、严密、系统的结构特点,知识是一环套一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向外扩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开启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许多平面图形,那么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三角形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提出:“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得到三角形?”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如,用小木棒摆放三角形时,三条线要首尾相连;用笔画三角行时,三条线要笔直,不能弯曲。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主动去思考、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获取三角形。 (二)巧问妙引,培养学生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问妙引”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利用“问题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年龄等因素的限制,给学生设置一个较为“问题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一课,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先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堂中的实物入手进行比较,如课桌和书本、铅笔和尺子、黑板与粉笔哪个长、哪个短?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比较,很快学生就比较出了大树比小草长、桌子比板凳长、河流比桥梁长、大象鼻子比老虎鼻子长等等,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旅游中遇到的事物进行长短比较,河流与小船、天安门广场与操场、五星红旗旗杆与东方明珠塔……通过比较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关于长短的含义,教师更是借助数形结合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不同长短的线,量出线段的长度,并用数字进行标注,通过测量数字的比较,学生就很容易的判断出线段的长短。 (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当教师在用“问题导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如果教师提出问题,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马上回答,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数学思维一直停留在问题表面,造成回答不上来问题的情况,会让教师感觉到失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挫败感,以至于以后回答问题时心理会紧张,造成不知道如何思考的情况。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从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深入,从而养成看问题本质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要坚信他们一定会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较难时,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提示,促进他们思考。当提问的问题非常简单,但学生仍然不会时,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做出调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借助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问题导学来说也是如此,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对学生做出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正误,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前有很多教师由于没有重视评价的作用,使得自己提出的教学问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化,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将有效评价重视起来,借助对学生表现的有效评估,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例如,在学生完成教師提问的回答之后,教师就要能及时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若学生回答的答案正确且完整,教师就可以做出“非常棒”的评价。若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并表示不够全面,让学生再想一想。若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坐下,再做出提示,让其他学生尝试进行回答。通过讨论交流,将答案进一步完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是当前生本课堂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效认识问题导学的根本内涵,把握好设计问题与教学环节的对应问题,从而将其与数学课堂充分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其问题设计,尤其是导入关键的地方,更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课堂,驾驭课堂,选择最佳时机进行问题导入,以便引导学生真正与教材对话,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继而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春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导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8(16):73-74. [2]康开军,王国芬.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甘肃教育,2018(08):1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