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启发
范文

    何嘉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036

    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我们知道,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诸如快乐、欢喜、自豪等,它们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尤其应充分利用积极情感,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是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语文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积极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作品的思想产生共鸣。要做好这个启发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情感的启发

    作品总是要诱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的,联想、想象的展开始终伴随着情感因素。联想、想象是以情感为动力的,若没有情感的推动,联想、想象的翅膀便难以伸展,更难以腾飞;同时,联想、想象达到了腾飞的境界,又会推动情感的发展,促进情感的深化,从而激起内心更强烈的情感。刘勰所说的“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正是指出了情感以联想、想象为基础,联想又受情感制约的关系。

    在讲授中,语文教师要富于情感,通过表情传递信息,一方面以情育情,即以自身的情绪哺育学生的相应情绪;另一方面以情感人,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积极的社会性动机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脑神经生理學的研究表明:当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时,建立和恢复条件反射联系的效率最高,神经暂时联系突然接通可能性最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因此,富于情感的讲授,能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做教师的一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他甚至说: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的讲授具有情感性呢?情感是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随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同一事物可能引起不同人的不同情感。语文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对象,热爱教学工作,热爱所教学科,才能使自己的讲授具有情感性。同时,讲授的情感性受教学规律和学科性质的支配,受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受教学时空和教师个性的影响,不能像人际交往那融景生情,故作多情。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披文以人情”,在开讲之前培养情感,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另一方面,要在讲授时排除个人杂念,完全进入角色,倾注满腔热情,使自己与教材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不但讲文科教材情思横溢,而且讲理科教材也声情并茂。

    二、思维的启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是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然而时下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了,许多知识讲了好几遍就是不能掌握;许多浅显易懂的道理就是不理解;许多感染力极强的情感就是不接受。我认为这一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识记、保持、再现等枯燥乏味的劳动,而没有借助于人的积极情感,把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我相信如果语文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功感、紧张感等积极情感因素引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定能绽出耀眼的光芒,学习者也会变得思维敏捷。例如:我在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木刻画《牺牲》,引导学生思考:假定画中的“母亲”是鲁迅,那么他会对柔石说些什么?要求各小组学生利用课文内容,作面对面的倾诉。由于这一教学设计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以及那种既合作又竞争的氛围,触发了学生的情思,由善思而更加乐思。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形成了思维的良性循环。

    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性、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二年级学生讲授数学应用艨时,班上有位叫尤拉的差生,苏霍姆林斯基常为他专门拟题,他费了很大的劲才理解题目,可是又忘了题目中的已知数。但老师并没有歧视他并对他思考的一点胜利给予评价,尤拉获得了胜利的欢乐,这种情感又把他引入思考的圣境。渐渐地尤拉思维能力加强了,数学成绩也提高了。当然,启发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时也要适度,在过度的情感刺激下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

    三、情态的把控

    情态的把控即教师对自己情绪、态度有效地把握和调控,使自己的感情、态度与课文内容互相吻合、协调,积极把课堂气氛引向良性方面,促进教学效果的如期实现。如我在《卖炭翁》的教学中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时,我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塑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文章不是无情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用课文和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人、教育人,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目的。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巧的动力,而它的源泉在于能为学生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学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奥秘面前的惊奇感,并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从中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总之,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即情感状态如何。这是由于情感对于人的认识和行为具有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学习活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如果能得以保持,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所以情感启发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