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你是天使?是上帝?还是魔鬼?
范文

    黄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204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事讲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爱世界这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的生活;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孩子就像是你的镜子,你给了什么,你终将会得到什么,你到底是天使?是上帝?还是魔鬼?

    你是天使,还是上帝?

    成人往往会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孩子的思维,固执地认为孩子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才会是正确的,而对孩子的行为,不理解、甚至责骂。由于你们的不理解带给了孩子很多痛苦,他们变得沉闷、不愿表达自己,像是被抽走了灵魂似的,可是孩子不是天生这样麻木的,也不是不能改变的,他们只是“睡着了”,在等待我们的唤醒。幼儿园里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奶奶躲在墙角那一直注视着自己的孙女,原因只是因为她想看看她的孙女有没有被欺负;每天爷爷抱着孙子,背着孙子的书包“来上幼儿园”;还有的家长只要是自己觉得不好的,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一律不准接触;中班的孩子不会自己擦屁股,而我们在家长那得到的答案竟是:“他就是不会擦,在家里都是我们帮他擦的,他也学不会,在幼儿园只能麻烦老师帮忙给他擦一下了。”

    渐渐地,孩子作为人的所有技能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体里,那颗作为人的灵魂很少被感动过,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就像故事中杨一帆的妈妈一样,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当老师反馈孩子的状况后,他们觉得孩子不会做,那就让孩子反复做、不停做。孩子总是机械性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兴趣没有了、厌烦出来了,可是家长们总是觉得这样是对孩子好的、是正确的教育,但是你是否得到你想要的了呢?教育与爱育最大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收起你上帝的架子,走到孩子身边,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如果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帮助”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关注他的内在感受,不顾自然为他指定好学习方式,硬要他按照你们的方式来做,这样孩子不可抗拒的内在需求就会跟成人外在的要求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孩子的心灵就会被扭曲,痛苦就会让孩子变得麻木或者变得狂躁不安。

    你们想成为天使就得学会放下上帝的架子,怀着一颗无怨无悔真诚朴实的心去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然后去正确地帮助孩子。只要你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悟童心,就能与被教育者建立一条心灵的通道,与他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種氛围、一种气息。就比如:我们走在街上,看到一对夫妻,如果是相爱的,即使他们不拉手,也能感觉到从他们身体里散发出的融洽的气息。如果感情一般,即使他们靠得再近,我们也感觉不到那样的气息。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当教育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很好的氛围,凡是好的教育都会带有这个特征。一旦产生了好的氛围,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主要不是依赖于老师的教,而是这种环境,像空气一样使孩子自己得到滋润。不要成为教育的“上帝”,让孩子敬而远之;努力成为教育的“天使”,让孩子主动靠近。

    你是天使?还是魔鬼?

    目前仍有很多热爱孩子的家长,怀着满腔的爱却用恨的方式对待孩子。当他们用伤害的方式解决完问题之后,就会用“恨铁不成钢”的说法来为自己的暴力开脱,其结果事与愿违,造成了很多恨的苦果。其实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挨打的次数也不少,成绩不好被打、做错事被打,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还好成为了“黄金条子”下出来的好人。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叛逆过的人,我深刻地能够体会到这样的“爱”是魔鬼的爱,因为每次挨打的时候自己是咬牙切齿的、是心有不甘的、是有对爸爸妈妈的恨的,这样的“爱”是适得其反的爱!这是在累积恨!

    “小捣蛋”们的家长最常说的话就是:“老师,他要是不听话,你就给我收拾他。实在不行,你就给我说,我回去好好收拾他。”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说真的,我们都是哭笑不得,感觉每次的家园沟通都像是在给家长告小状,逼着家长去“收拾”一顿孩子,让我们负罪感急剧上升。古训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确,有一些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确实很孝敬父母,但是懂得真爱的人会发现这样的父母是自私的。而过于严厉的教育和打骂,会给孩子造成反社会的人格状态的例子也不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最可怕的是这个魔鬼还是你们亲手培养出来的!

    好多家长又会说了:“我这么做是为了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免得他以后再犯啊!我这是在爱他啊,让他少走弯路呀!”那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偏偏你要选择这一种,趁还来不及的时候赶紧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到底生活在什么之中?” 心理学家指出:杀人犯大多都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人们可以从这样的环境里分离出上万条恶因,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爱的缺失。大卫·梭罗断言: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饥渴。医生与精神病学家早就认识到溺爱与缺爱都将对身心疾病产生重大影响。蒙太古说:把一个杀人犯、一个不可救药的刑事犯、一个行为不良的青少年、一个精神变态者或一个冷血的家伙弄到我这儿来,在几乎每一种情况里,我都能让你看到童年没有得到适当的爱所造成的悲剧。

    孩子就是你的镜子,一个在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会认为解决问题的一切办法都可以用拳头解决,没有什么是用一顿架不能搞定的,从而学会“以暴制暴”;此外,家庭暴力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创伤,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压抑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欢乐,从而挫伤其进取心,继而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打”只能暂时让孩子驯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弄不好还会扭曲孩子的性格。有心理学家指出,按照孩子的心理特点,用“低声细语”的悄悄对话教育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父母的理解和信任,是抹去孩子心理阴影的阳光。在受到认可、尊重后,孩子的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依存性”,即10与1之比。也就是说,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要求之。父母在教育要求的内容选择上,应尽力扶植、鼓励孩子的优点;在教育要求的表述形式上,应摒弃高声训斥的做法,代之以低声调的悄悄对话。拳脚棍棒不是父母教训孩子的武器,它不仅不能让孩子“服帖”、“顺从”,而且还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都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教育的方式那么多,千万不要变成“爱”的魔鬼。

    做个天使吧!

    幸福是什么?“是爸爸妈妈的一个抱抱!” “是好吃的棒棒糖!” “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 “是爸爸妈妈陪在我身边!”等等等等,这就是孩子们的幸福,他们要的很简单,他们要的很少,而我们给予的更少。孩子们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不要让我们成为“上帝”,永远只会从俯视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不要让我们成为魔鬼,永远只会用枷锁去禁锢孩子;让我们成为天使,还给孩子幸福,还给孩子颜色,让孩子自己去谱写他们的多彩人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