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范文

    冯少英

    摘要:美术活动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智力、观察力以及认知能力,而且还需要幼儿可以拥有更丰富的情感,可发现美、感受美,并且能够表现美。在幼儿园美术教学里运用生活化材料,能够令幼儿及时发现身边的美,随处都能创造美、发现美。通过运用该方法,可以加大对生活材料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幼儿园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让幼儿园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美术活动;创作欲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196

    引言

    对于幼儿而言,因为身心还未发育完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全面投入到教育过程当中来,教师就必须以玩乐为主线,展开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而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生活等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将其简单制作变成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更是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对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主要针对生活化材料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幼儿可以在美术活动当中感知到色彩的魅力与奇妙,当教师带领幼儿绘画时能多促使幼儿借由画笔、画纸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之所以选择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展开幼儿园美术活动,主要是从幼儿的实际需求、成长需要出发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在幼儿阶段也是人发展思维、逐步形成健全的思维模式的关键节点,而丰富的生活化资源则能够在美术活动当中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促使幼儿能够借由生活化资源的推进快乐地展开美术活动,并且在美术活动当中发散思维、充实自我对生活的认知。幼儿阶段本身十分容易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好的影响自然会使幼儿的一生都为之受用,因此,以生活化材料为依托所展开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给幼儿搭建起一个更加合适的成长环境,对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听说能力都有着极大的锻炼。比方说,在美术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展开美术欣赏,幼儿则可以借由美术欣赏来感知美术当中的美与艺术感,从而联系生活、学会从美术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当中的美好。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当中,以生活化材料为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对提升美术活动的整体质量也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组织生活化相关的美术活动

    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期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幼儿可以通过生活之中的材料创作美术作品,从而挖掘其潜力及能力,以助于更加热爱艺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术教师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实施不同的美术教育主题,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对于年龄过小的幼儿,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和大自然相关的生活化材料,要求幼儿开始创作,通过想象力完成拼图、贴画等,以増强想象力以及对事物审美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幼儿,美术教师可以提升活动的标准,需要考验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裁剪纸盒,拼积木“建房子”等,这样的美术活动可以令幼儿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提升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投放生活化材料投放,提升想象空间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对美术教学活动过程有着不同的需求,而教师在投放生活化材料实施教学工作过程中,就应该注意该种问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生活化材料组织活动形式,促使幼儿美术课堂教育更加全面。例如,围绕“秋”为基础进行的生活化材料活动。当中,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其对秋季最具代表性常见的蔬菜水果等进行搜集,进而组织幼儿开展有趣的瓜果辨识活动。而针对中班以及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搜集到的瓜果等,按照形状以及颜色等,将废旧树叶加以制作,进而将其拼接成瓜果的形状,或者是其他动物的模样。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就必须以幼儿实际生活为核心,对教学内容加以合理的扩充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全面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

    (三)合理投放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比如笔者开展了“找一找”“讲一讲”“做一做”的游戏。首先“找一找”。每个班级都増设了材料收集站,由各个班的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身边的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资源并有效归纳与整理这些材料。其次,“讲一讲”。通过个性化学习、集体教学以及主题谈话等途径让幼儿发现这些材料的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炼美术创作活动,以此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最后,“做一做”。幼儿对材料产生了感性认识后,教师要为其创设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身的想象、理解以及情感,之后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比如,中午散步的时候幼儿发现了装饰用的“渔网”,并对那些小洞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课余时间孩子们可以结伴研究,这些小洞怎么能网到小鱼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以“网小鱼”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増强幼儿对鱼网功能与构造的了解,之后大胆地应用色彩表现渔网。有了直接经验的刺激,幼儿们也开始用横竖交叉的线稚嫩地表达自己的创造。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投放材料,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材料成为各种艺术品,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威.幼儿趣味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20(02):178-179.

    [2]冯雅静.基于主动性学习理念下幼儿美术材料投放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36):67.

    [3]楊春娟.游戏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探析[J].学周刊,2020(03):18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