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范文

    谢美琴

    摘要: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小学也是基础培养的关键时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感受写作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对长远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相关的策略和方法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46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应试考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日常生活交际交往能力的客观需要。写作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传统的习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直是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勇气,积极展开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并在实践运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语文素养。

    一、进行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写作的本质是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的直接体现。小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对写作方向和写作内容缺乏基础的认知和感受,不具备胸中块垒不吐不快的热情。特别是在专门的写作练习当中,很多学生面对规定的写作方向,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只能进行胡编乱造。而且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阅读积累也不够丰富,想象能力有限,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索然无味,毫无真情实感,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常识性错误。这对小学生的写作培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行有感情的真实创作,是学生实现寫作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写作目标和内容,积极进行相关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投入其中,参与其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主动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比如在以“快乐的跳蚤市场之旅”为题目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情境模拟,如何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怎样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观察周围学生的活动表现,以及感受他们的情感态度,总之就是通过从头到尾的实践参与,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去体会和感受,然后将这些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文章创作。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文章创作。总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乃至户外参与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视野,为动笔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生活观察,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传统的习作教学理念落后、方法单一,仅限于课堂形式和题目内容,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生活化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写作活动,本来就是观察于生活,反映于生活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是在每天的生活笔记中逐步发展和提升的。小学生经常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体会思考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然后展开积极的练笔活动。

    比如在秋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秋天带来的景色变化,植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气温温度的变化,人们穿衣搭配的变化,丰收季节带来的收获情景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比如校园是学生每日生活学习的场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进行观察,去发现那些平常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对学校的建筑特色和人文精神产生深入的了解和感受,然后思考如何向外来人员进行介绍,实现认知思维的系统化和体系性,从而为高效的日记观察奠定基础。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这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能力的必经途径。三、坚持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广泛的阅读活动中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写作手法的借鉴,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探索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绝对不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借助长期的阅读积累,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才能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奇效果。而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眼见千遍,不如手写一遍的效果更加理想,读写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此,教师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有效指导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观潮》的学习活动中,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以及在描写潮来时各种模拟声音状况的词语运用以及修辞手法带来的丰富感官感受,都是一篇文质兼美文章的重要构成要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独立的文本解读和探讨活动,体会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仿写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仿写达到熟能生巧,提高迁移运用的综合能力,进而实现一举数得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文本特点,并结合学生当下的认知基础,寻找有效的切合点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展开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读书笔记习惯,进一步深化读写转化的能力。

    四、落实科学评价,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从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参与中积累经验教训,进而取长补短,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离不开科学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足,并展开有效的改进策略,不断积累写作技巧,明确各种注意事项。基于此,教师要落实科学评价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比如在完成习作练习后,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改变简略的评语模式,也要改变后续跟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首先指导他们评价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互相分析,产生思维的碰撞,明确需要修改的地方,再然后学生根据探讨结果展开文本修改活动。这样有始有终的全面参与写作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文章创作基本规律和学生具体的学情特点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 陈静.学周刊. 2017(16)

    [2]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 党彩霞.学周刊. 2017(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