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
范文 | 陈想花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时期。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尚未完善,所以需要外界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与点拨。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直接的负责人,自然需要承担起管理学生的重要责任。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74 为了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逐渐成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育人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教师采用的班级管理策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对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小学生认知特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提升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1.提高自身素质,注重以身作则 通常来讲,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威信。而班主任由于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最多,联系也最为紧密,所以更是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讲,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往往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并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以此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一来,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施加良好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转变。 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我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比如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大量阅读与班级管理、学生心理特征等方面有关的书籍,以此来积累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参加各类专家讲座以及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第三,积极进行教学交流,和其他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以此来借鉴其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逐渐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自己首先会做好。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我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除了做好组织工作之外,我自己也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劳动当中。而在我的带头示范下,逐渐使学生产生了劳动的热情。相对于其他的育人方式,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要更加持久。由此可见,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 2.完善常规管理,引导自主管理 所谓常规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制定与执行一定的规章制度对一个团体或者组织进行管理的活动。通常来讲,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教育、控制与管理作用,可以使班级中的各项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当然,教师应该明白,制度化的管理不是“管制式”的管理活动。在实行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主性。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如:在组织本班的管理工作时,为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我采用了常规管理的方式。同时,为了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大的约束,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引导学生参与到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当中。具体来讲,学生需要以《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基本框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具体的班级管理条例。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班级管理制度的适用性。之后,对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我同样交给学生执行。为此,我采用了“值日班长”制度。这样一来,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更加有的放矢,我还组织学生设计了相应的奖惩制度。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宽容对待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而且比较容易犯一些错误,所以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并且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从而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 如:在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东张西望,并且总是和身边的同学交头接耳。为了维护正常的上课进程,也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没有在课堂中当众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眼神示意了这名学生。下课之后,我找到这名学生进行交流,问他是不是在上课时有不明白的问题,所以才会要问周围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委婉地指出了这名学生的错误。在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我和学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告诉他这样的做法为什么是不好的。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4.实现多方联动,加强共同管理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单一的学校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然也难以达到最优化的育人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出学校平台的优势,着力将家庭与社会中的教育因素纳入到整体的教育体系当中,以此来实现共同管理。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学生管理的范围,从而强化实际的育人效果。 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班级管理體系,我会和家长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访、学校接待日等多种途径,我和家长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就学生的管理问题交换了意见。通过这种方式,逐渐使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此外,我和其他教师还会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如:本校近些年逐渐构建了多个校外教育基地,所以我会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实践场所。最终,通过多种方式,逐渐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进行全面的考量。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工作方法,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武小渝.小学班主任工作初探[J].速读(下旬),2017,(12):220. [2]张菊英.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J].速读(上旬),2017,(12):2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