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范文 | 周雨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思想已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环境带来革新,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能力得到加强。音乐是学生初中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音乐素养、乐理知识、文化理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的音乐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271 目前,在部分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法,缺乏对学生主体学情的有效把握,其活动环节的组织和实施上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效果存在不足。同时,初中是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其音乐技巧和乐理基础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情境课堂、游戏互动、器乐表演三个方面除法,对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构建情境课堂,丰富学生学唱环境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学唱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特性,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以主观的情境课堂为导引,还对学生的学唱环境起到丰富、优化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为高效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乐曲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构建情境课堂,创新学生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发展目的。 例如:在“彩色的中国”的教学中,这是一首歌颂祖国、赞美祖国的歌曲,为了使学生能够富有情感的唱好这首歌曲,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社情等图片展示给学生,如各民族的生活特点、辽阔的草原、金黄的沙漠、巍峨的高山、奔流的江河等,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去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思想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观看后,纷纷惊叹于祖国的秀美和壮阔,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地爱国情怀和民族热情,这对本歌曲的学唱起到情感激励的效果。通过情境课堂的构建,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唱环境,还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开展游戏活动,打牢學生乐理基础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语言讲授的方式传授学生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这不仅形式单一,还内容枯燥无趣,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和吸收效果存在不足。而将游戏活动导入其中,以趣味化的游戏活动向学生展示课堂知识和音乐技巧,既能夯实学生的乐理基础,又能提升课堂教授的整体性,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灵活开展游戏活动,游戏与音乐的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 例如:在“发声练习”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歌唱状态,并理解到气息与声音的流动性和连贯性等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发声技巧的运用效果,打牢学生的乐理基础,对此,我组织学生以“快乐传声筒”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相应的歌曲题目和曲谱,对其进行发生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帮助学生锻炼发声技巧。如《火车来啦》,练习U的发声与咬字,把握其发声口型;《大雨和小雨》,用强、弱、力度的对比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情境;《东方升起红太阳》,这是低中高三个声部现后出现的合唱歌曲,把控音色和力度。 三、引入器乐表演,提高学生音乐水平 器乐表演的加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将器乐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还能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加强。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发展,引入器乐表演,让学生在器乐节奏的引导下,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情绪,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例如:在“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教学中,这是一首表现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友谊的歌曲,曲调热情爽朗,为了使学生掌握圆舞曲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提高学生的学唱技巧,我利用三角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该歌曲伴奏,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流畅和音乐旋律。学生在器乐的相互伴奏和表演下,很快感受到欢快的歌曲旋律,进而在不断的演唱和打击伴奏下,掌握其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节奏特点、附点作用。通过器乐表演的引入,既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使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情境课堂的构建、游戏活动的开展、器乐表演的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唱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还能使学生的主体发展的乐理基础得到有效加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灵活多样的开展教学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方向,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玉亭.关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7(6):343-343. [2]余艳芳.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68-1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