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周翠平 摘要:文章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针对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展开详细研究。本文以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这两项能力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60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秉持的重要理念。而对刚刚步入成年的高中生来说,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这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推行教育举措时秉持的重要理念之一。而之所以如此注重对学生这两项能力的培养,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能力的提升是教育行为开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推行教育事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要有教育行为产生,必然会实现受教育者相关能力的进步与强化。教育事业的开展和受教育者个人能力的提升二者之间是一种必然联系。而受教育者个人能力的提升速度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斷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以实现受教育者个人能力提升速度的加快。受教育者能力提升速度的加快又会对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起到一种反向推动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第二,能力的提升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随着学生年龄和受教育时间的不断增长,其本身已经产生了更多的生存需求、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努力提高个人的各项能力,从而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立足提供便利,这一点已经被很多高中生准确认知。而学校在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要部分,这是符合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的。 二、培养学生两项能力的策略 第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事业推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从小学时期开始接触教育的那一刻,自身的学习能力就是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状态。而到了高中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到历史学科,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为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两项内容。首先是记忆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这种掌握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记忆的过程。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这些相关的历史知识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记忆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例如在上课时,教师首先要把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提醒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值得注意的细节部分。而当涉及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这为他们接下来记忆这些知识提供辅助。除了上教学提醒学生注重细节和重点之外,在课余时间教师也要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旦发现有学生遗忘就要立即要求这名学生开展复习工作。而理解能力的培养则必须要站在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例如在西方政治制度的讲解过程中,德国和美国同为联邦国家,教师在讲解美国政治体制时,完全可以把有关德国政治体制的相关知识也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或回顾。知识之间存在的互通性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帮助他们牢固掌握相关的课本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认识到记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学习才能实现牢固而持久的记忆,所以要对学生保持耐心。 第二,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一段历史不仅是为了掌握其中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个人实力,更重要的是从相关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身上获得相应的启示或感悟,进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对自己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心不应当仅仅放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也要把相关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的优质元素进行适当延伸,达到教化学生,促进其思想进步和觉悟提升的目的。众所周知,历史的格局是非常宏大的。每一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人物或事件都对当时的时代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充分利用这种高角度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教育,这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大局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统筹思维能力以及全面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认知能力。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李鸿章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很多学生眼中,李鸿章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行为危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所以对李鸿章本人作出的评价也是负面居多。这就体现了学生认识能力不够全面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讲解方式规正学生的认知:“同学们,提起李鸿章,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我国的台湾岛割舍给日本,并赔偿了大量白银。虽然我们并不否认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如果根据这一件事就全面否定李鸿章的一切行为,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李鸿章作为北洋舰队的创始者,同时也是晚清重臣之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利益,李鸿章发起了洋务运动并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全面落败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归根结底是一个先进的工业文明和一个传统的封建文明之间的斗争,所以我们在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位历史人物时,一定要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事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件事或某个人时同样也要具备这种思维,只有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全面认识某件事或某个人,我们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的历史人物评价对学生作出了示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能力和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历史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需要面临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学习成绩和专业实力,更重要的是逐步促进个人思想的成熟,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这对学生个人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亓法祥,亓冠华.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以2016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23-224. [2]方孝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读写算,2018,(15):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