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也谈“差生”教育
范文

    梁静

    摘要: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甚至我们把这样的学生称为“差生”。但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面对“差生”,正视他们,改正他们。

    关键词:“差生”;真实情况;对症下药;爱心;闪光点;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49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差生”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教育的任务》一书中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教育者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而外,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是这一观点,积极面对“差生”,正视他们,引导他们。

    一、积极面对每一个“差生”

    有些“差生”是思想品德素养有问题;有的是智力迟钝,学习方法欠佳,造成学业成绩后进;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所谓“双差生”;还有的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教师要积极面对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取得“差生”的信任,与“差生”为友,与他们坚持情感交流,找出其差的原因。教师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帮助他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学习的良方。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人长得很机灵,智力测试也不差,本应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家伙,可是他却给师生的印象是这样的:桀骜不驯、可怜兮兮、外表看是强大,内心却能看出卑微;他经常在课堂上破坏纪律,顶撞各科老师,甚至把班主任也不放在眼里;课间调皮捣蛋,经常和同学打架。老师们都说:这个孩子“没救了”,这才小学就这样,如果到了初中高中社会中,一定是个危险分子。我先是默默观察他,首先发现他身上有一种深深的寂寞感,在课堂上破坏纪律,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其次,在课间和同学打架,也是既想博得同学对他的注意,又猜忌同学们蔑视自己的尊严;他真是一个顶着刺猬外壳,内心又有着极度不安全感的孩子。到底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孩子这个样子呢?通过和他的家長和其他老师了解,知道这个孩子没有了父亲,母亲也抛弃了他,疼爱他的奶奶死了,跟着年迈的爷爷过日子。家庭的极度贫困和亲情的缺失造成了孩子内心的不安、敏感、猜忌、嫉妒甚至是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的仇视。他渴望关爱,又猜忌别人对他的真心,他寂寞孤独,渴望能融入集体的生活,又害怕别人的瞧不起。他极度的要强,又极度的自卑。看着他,我的生气变成了心疼。于是,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努力,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关注他,同学们也伸出友谊之手,带着他游戏,带着他学习,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在家庭中,爷爷也多和他交流。我还经常和他讲励志故事,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认真努力,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的。慢慢的他的性格开朗了,学习进步了。人也变得越来越阳光了。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二、用闪光点激发“差生”的上进心

    魏书生老师在谈到转变“差生”问题时有六字秘诀:尊重、关心、感化。他提出的理念是发展学生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抑制淘气的细胞。他说对待“差生”千万不要总提醒他“差”的那根神经,要想办法发现“差生”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要想办法找出他的优点。人人内心深处都有真善美的一面,要学会从正面去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真善美,守住自己的真善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差生”也不例外。“差生”也可能有几点长处,有的长处还是优秀学生所不具备的,老师正确对待“差生”更应该发现“差生”的长处。魏书生说:“只有找到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帮助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他还说过:“差生”的内心世界也有日月星辰,所谓的“差生”其实也有和优生一样的内在潜质。同时,教师应加倍地关心爱抚,激发“差生”的自信,自强的情感,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例如我们班还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但是他热爱劳动,在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中,不怕脏、不怕累,他把分得的任务完成的很好。这个同学对同学还很热心,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对困难同学的捐款都积极参加。我抓住这些事情对他大加表扬,还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我又抓住他的其他闪光点进行表扬,对他的学习提出期望,从此以后,他作业能及时完成了,课堂上也能认真听讲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变成了我们班的好学生。

    三、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差生”一般有较重的自卑心理,和淡薄的集体观念,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学习上表现底子薄、基础差,在老师上课时对老师所讲的文化知识听不进去,越听越烦,最后导致不想学。因此,针对“差生”成绩差这种情况,在课堂上,要让他们有多机会展现自己,并多加鼓励,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在座位的安排上,尽量让成绩好的同学与他们同桌,布置班干和学习骨干与他们多接触,对他们多关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弥补欠缺,使其学习赶上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外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实践活动中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又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淡化角色差异,肯定自身价值。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和睦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催人奋进的集体主义旋律,以学生教育学生比讲大道理效果还要明显,因为“差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便会产生不尽的进取力量。

    我觉得一个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更能反映出其教育者的本心——教育能使恶者变善,善者益善。当我们把目光落到“差生”身上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接近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言论集》、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4

    [2]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漫画教育格言·陶行知系列《少年儿童研究》-2001-05-05

    [4]李风兰、杨淑华.谈注意力的训练《少年天地》-2003-06-15

    [5]何国华.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和实践——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江西教育科研》-1991-10-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