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前学情分析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教学解析 |
范文 | 陈仕华 摘要:真正掌握课前学情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教学要求了以更高的目标层次去分析教与学的需要,从而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进行课前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并基于课前学情分析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介绍。 关键词:课前学情分析;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73 新一轮的课改目标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地钻研教材或者成为学科专家。课前学情分析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之前的学习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都有所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一、初中地理课程课前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有效地学情分析应该是能为之后的教学做向导的,应该先于教学设计之前,并且应该建立在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之上。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初中生也能非常方便的接触到电脑、手机,所以在课堂之前先进行网络调查显得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现实意义。 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为例,在学习其中第二章的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第四节的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学情调查与分析,课前先进行网络调查,主要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其一可以对自然灾害发出提问,学生们是否有遇到过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其二可以追問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否是自然灾害经常影响的区域?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然灾害,还有一部分是并未遇到过自然灾害,自己不关心所以也并不了解。当然关于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否是自然灾害经常影响的区域,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持有不了解的态度,通过这样的课前学情分析,教师便可以设计出相对符合学生认知和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该网络调查遵循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生活性,紧密的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避免了过于理论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学习了解了自然灾害后,接下来的课堂中将要学习到避灾方法,所以在课堂之前同样可以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比如说学生是否有经历过或者有对自然灾害的避灾方法进行过演练?是否了解正确的避灾方法?周围是否有避灾设施等等…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有意识的去搜集这些信息,从而自己先对课堂内容做充分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大家便能各抒己见,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即可。这样的课前学情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基于课前学情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介绍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和教学的理论付诸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从而设计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那么基于当前课前学情分析下,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什么学”为教学目的并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 基于课前的学情分析以及通过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并结合教材的编排确定学生“为什么学”?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地理课本中,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学习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呢?首先我们是中国人,应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国家,才能了解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这是为我们的教学指引方向。 (二)根据此教学目的,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 学情是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依据课前的学情分析,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空缺,根据学生的知识空缺确定重点授课内容。比如在上述对中国的自然环境里的“自然灾害”这一章做网络调查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最大的只是空缺是不了解哪些地方是易发自然灾害的地方?比如哪里多发地震,这里的地震是怎么引起的?或是哪里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又是怎么引起的?通过分析自然灾害的引发原因和出现自然灾害的地点,我们可以发现地理是相通的,在学自然灾害的同时需要结合板块运动、中国的气候等地理因素来讲解,这也要求老师能及时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能整合地理的教学资源,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为了达到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探讨应该“如何学” 在具体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还需要探讨出学生应该如何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效率最高、质量最好?首先应该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进行循序渐进地学习。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一章节时,可以采用5W的教学思路where(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哪里)—what(有哪些自然灾害)—when(什么时间容易引发自然灾害)—why(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自然灾害)—how(如何应对这些自然灾害)。通过该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梳理如何学的问题,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晰地掌握教学目标,并且采用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识记和理解这些教学内容。 (四)教师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根据评价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不断优化教学 最后,在结束了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后,教师需要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归纳总结,好的课前学情分析继续发扬,有不合理的地方持续改善,从而达到不断优化教学的效果。 三、结论 总之,课前的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和教师整合教学的基础,授课中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师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水平、知识储备和学习兴趣点,从而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情分析不应该仅限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也应该进行学情分析,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伟苹、周维国.基于课前学情分析的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教学[J].地理教学,2020(11). [2] 曹家军、朱志军.基于学情视角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