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
范文

    罗洪武

    摘要:相较于传统教育理念,当前教育不仅强调学生技能及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入课堂教学中。化学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主阵地,本文将分析初中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现状,期望能基于“问题导学”模式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084

    引言

    初中化学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因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采用“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评价意识有待提升

    城镇初中化学教师评价意识薄弱,评价态度较积极。城镇学校领导一味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仅以成绩作为吸引学生和家长的亮点,忽略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导致教师十分重视教学成绩仅将教学成绩作为自身教学能力的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上级考核任务而格外注重考试的分数,并且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盲目地训练,忽略了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超九成的教师认为初中阶段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具备自评和他评的能力,所以不愿意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过多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学成绩影响教师的个人收入和职称评定,大部分城镇初中以考试成绩高低对教师进行嘉奖。同时大多数城镇学校不重视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未将其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最终导致教师的评价意识薄弱、为考而教,学生为考为学。问卷调查发现教师的评价态度良好,只是迫于外界压力导致评价意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评价。

    二、教师评价素养整体正在提升

    关于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我国有学者从2008年就开始研究并调查。2008年王少非在校长培训班做调查发现没有一人能正确地解释效度,20%的人能解释信度。王少非对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调查发现没有人对效度解释正确,关于正态分布、形成性评价知道的教师也相对比较少。之后很多学者也对教师进行了评价素养的调查,发现教师评价素养普遍偏低。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教师评价素养整体正在提升。虽然教师的评价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四个维度评价素养整体得分也比较乐观。可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网络时代的进步,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己经开始重视教学评价素养的提升。

    三、教师学校政府共同努力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学科间联系紧密,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融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化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使学生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一些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回归分析可知第三方评价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影响教师评价素养的两大因素。要想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如加强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政府应该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如针对性地开设城镇教师评价素养培训活动。而教师应该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培养正确的评价意识,形成良好的评价态度,积累丰富评价知识。只有教师,学校,政府共同努力,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教师的评价素养问题。

    四、加强“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他才会思考去解决问题,在化学学习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采用“问题导学”模式,一定是一个好的办法。那怎样将“问题导学”模式应用到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中呢。

    首先,教师应结合课堂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学习金属的时候,知道铁属于黑色金属,老师告诉我们铁的表面常常生锈,盖着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与棕褐色的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看上去就是黑色的。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没有丝毫的趣味和探索精神,所以这是一次失败的教学。如果换成“问题导学”模式,首先老师拿一块铁的实物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鐵的形貌和颜色,提出问题:“铁是什么颜色?”估计学生的回答会是银白色。然后问:“可是铁是属于黑色金属,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我想绝大多数同学会思考各种可能,也许有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但是这时候学生进行了思考,有了好奇心,之后老师讲述的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认真理解,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因此,教师针对具体场景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奥秘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也与学科素养的第一点不谋而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人理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合理提出猜想。学生对现象有深刻了解并能进行猜想验证、自主地分析问题,是“问题导学”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会显著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或者实验,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深人分析,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与价值观。随着一些化学制品被不加节制地使用,现在的生态环境让人担忧。“绿色化学”的想法应该被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发布问题:“怎样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以此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明白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现实生活采集数据,设计保护环境的方案,还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力得到培养,更加强了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

    结语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不仅如此,教师应注重以“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曹世邦.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62-163.

    [2]李万勤.提升初中化学学科学科素养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7: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