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 |
范文 | 徐娅 摘要: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新文化运动就在多种历史事件和激烈思想交锋的磨砺过程中完成了脱胎换骨般的自我更新,实现了从爱国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79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统治在全国建立起来,在袁世凯称帝败亡之后,各地军阀割据、混战,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灾难。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要想救国就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发民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岀来。于是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指出,青年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有奋斗精神,国家民族才有希望。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所以他要把“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请到中国来,教化国民,开启民智,救亡图存。民主和科学成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1917 年初,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大批北大新派人物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新青年》为阵地,明确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孔子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为了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教进行批判。他们认为:“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于是向西方寻找真理,各种西方思想文化被当作新文化介绍到中国来,比如法国的文明,美国的实用主义,以及西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一时间北大校园里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新文化逐渐成为北大的思想主流,赢得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信仰。早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引起国人很大的震动。《新青年》刊登的读者来信提出,我们要由此跨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它“所根据的真理”。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有了新的内容,《新青年》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李大钊在文章中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李大钊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四、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動相结合起来了。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文化运动就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自我蜕变,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从爱国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参考文献 [1]瞿秋白.五四纪念与民族革命运动[A].瞿秋白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1989. [3]彭明.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A].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第一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新青年,1916,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