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范文

    洪彩娣

    摘要:学生每天都在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学生接受的教育决定了其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数学学科不仅可以教会学学生计算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学生家长——认为学习数学无非就是先认识数字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师要对此保持警觉,在工作中努力让下一代学生成为讲逻辑、讲科学、善思考的新人。本文将从提升题目运算能力、强调数学逻辑推导、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等三个方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逻辑推导;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136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核心要义,在数学科目中,学生每天都要和数字、逻辑、概念、公理等数学要素打交道,因此就有必要学会用数学语言去观察世界,用数学逻辑分析世界运行规律。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长期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眼界。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要尽早开始,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种种教学方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提升题目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无疑是应用场景最多的数学能力之一,上至航空器轨道计算,下至买菜时计算价钱,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摆正自身认识,积极地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探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和具体方法,继而助力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跃升。

    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节课上,学生迈入了一年级第一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章,对于此时的学生来讲这一节的内容难度不小,教师借此课足以检验出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但是学生经历了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在某些小节难免会有粗心遗忘的地方,这种小毛病积累下来就足以影响学生在这一课上的运算结果。为了综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最好不要立马开始让学生进行进位运算,而是应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复习一下1到5、6到10这些10以内数字的加法,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然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什么是“进位加”,这个时候可以举几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可以在黑板上写“9+2=?”然后让学生想一下问号这里应该填什么数字,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必然用到进位知识;最后教师就可以在前面两个步骤的铺垫下顺利开展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循循善诱,从基础出发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强调数学逻辑推导

    数学的各类概念、符号都是一种或者数种逻辑,数字有数字的逻辑,加减运算有加减运算的逻辑,简单的逻辑又能推导出复杂的结果,而教师在学生的逻辑学习中就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协助学生步步深入,探索数学背后的逻辑之美,进而不断地提升初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培养。

    例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的具体教学之中,数学教师第一件任务就是教学生读表,这么一件事对于接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来讲可谓是十分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其中的很多知识要花费精力学习一番,所以学生在读表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认知障碍。钟表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教师要从这些钟表里面发现数学的逻辑,然后再把这种逻辑认知传授给小学生。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传统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学生在学习这三个指针的时候就会学会一个逻辑:每一根针都有着唯一的指向,而这个明确的指向就具有了唯一的含义。经过这样一轮逻辑推演,学生就能明白时分秒三个指针分别代表着时间上的小时、分钟、秒钟,就不会因为逻辑判断错误造成时间上的混乱。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若干不同时间的钟表,旁边写上错误的读数,然后让学会生来判断错误之处,这样利用判断法一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总而言之,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脉络值得教师和学生细细研究、学习。

    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之外,还要仔细研究一下数学这一门科目的内涵。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数学语言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数学与生活有一种疏离感。想要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就必须好好培养其另外一个核心素养:抽象思维。

    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节课中,教师要利用形状、颜色、数字等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排列组合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利用规律合理推理,而找规律恰恰就是专业数学研究者所做的最多的工作,各种数学创新也由此而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留意到一些学生在找规律的时候很不顺利,因为这些小学生对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数学知识接受速度比较快,可一旦遇到这种抽象思考的知识就会卡壳。为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首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带来几种不同颜色的小球,然后按照某些规律摆放这些小球,继而让学生观察小球之间的规律。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亲自对小球摸索一下,可以允许学生自由讨论一两分钟,但是最后一定要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小球的摆放规律。”学生在观察的时候面对的是具体的事物,在描述的时候其实是描述的抽象的事物,教师的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实现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小学数学课程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用抽象思维去理解。

    总而言之,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標导向,也是小学生必须要完的学习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地重视起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和有效对策,积极地总结核心素养培养经验和培养规律,进一步地解决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同时积极地从提升题目运算能力、强调数学逻辑推导、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等三个基本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真正的让核心素养之花在数学课堂怒放和茁壮生长,继而助力学生后续的健康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