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策略探究 |
范文 | 吴维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各科的教学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提升,体育学科作为中学课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学科更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重视,将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要义,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同时也应结合新课改中学科素质教育要求,在体育训练教学中将运动技巧和科学运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也能得到丰富提升。田径作为本文从各角度探究初中体育教学对田径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对初中田径教学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不断地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并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田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235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发育身体的时候,也处于青春期萌芽阶段。田径训练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身体素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还要采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质量。教师在合理训练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的田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虽然初中体育教学不断改进和创新,但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性较低,田径训练相较其他体育项目,较乏味且无趣,高强度的身体机能训练,使学生对田径训练望而止步;其次,田径教学中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没有优先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感受,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较弱;最后,田径训练中教师很少和学生沟通,导致学生和教师没有默契,教师过度注重训练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田径教学训练体系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只有在完善田径训练体系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田徑教学的有序发展。训练体系是针对学生设置的特殊训练方案,不仅关乎着学生训练的效果,也和学生的训练量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学校和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创新田径训练体系,确保学生训练量与训练力量的相对平衡,具体措施如下: 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教师不能只注重田径训练成绩,还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并在文化课程和训练之间平衡,使得两者双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应制订训练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田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严格要求学生的训练过程,才能促使学生有质的飞跃,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训练成果,让学生摆正心态,潜移默化的增强规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教师在教学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跟随时代的变化学习,新时期高速变化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田径训练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学生。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适当融入较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对训练资料的查询,全面深入研究教学方式,制订特色性、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并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训练内容做出最高效的教学设计。 多方面因素的改革下,不断增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化和训练的平衡性,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教师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实现教学互动 教师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发挥教师的客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训练方式。例如,在热身阶段,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动作的标准性,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耐心讲解动作,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三)协调训练量与训练量的平衡度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要使训练量强度和训练量达到相对的平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使两者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因为田径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时,应制订合理的、科学的训练计划,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力量,提高训练质量。教师要合理协调学生身体素质和训练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地、有依据地掌握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在保证一定训练量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的承受能力。 (四)提高训练的科学合理性 初中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较大,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不同情况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级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让田径教学更加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在学生身体素质日渐强壮的同时,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田径竞技技巧。过量的训练强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而较弱的训练强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训练短时间内无法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竞技技巧。田径训练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并学会田径的相关技巧,因此,初中体育的田径训练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比如,训练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跑步,只会消耗学生的体能,这并不是合理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起跑、加速、减速的技巧,并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训练学生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田径训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向更有难度的训练前进,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难度达到更好的兼容,让学生的身体形成本能的身体反应和身体机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训练状态中,达到训练目的。 三、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最突出的问题是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不统一,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发挥潜力,只有使两者达到平衡和统一,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心理发展,间接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和春.善用趣味体育理念,提升田径课堂教学实效[J].求知导刊,2020(29):95-96. [2]曹宏.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5):115-116. [3]陈小萍.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20(20):85-86. [4]陆建军.初中田径训练量及强度的协同发展问题探索[J].田径,2020(07):50-5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