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生物教学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应用
范文

    陆光政 杨先育 杨宗金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要养成基本的科学思维习惯之外,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传统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微生物油脂生产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发酵工程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地方食品文化;教学实用性;发酵工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74

    引言

    发酵工程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发酵知识涉及到的一些实验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开展这一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发酵工程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应用方面入手,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发酵工程,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中生物教学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体现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地方食品文化进行授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从侧面普及饮食中的生物学知识。常见的生物学习知识包括五色糯米饭与染料植物、糯米甜酒与微生物发酵、壮家腊肉與食品腌制等。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选择知识内容,作为教学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同时强化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而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发酵工程在地方饮食文化中的应用最为全面,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因此,针对发酵工程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应用展开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为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发酵工程在食品文化中的发展状况

    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生物技术就在食品开发和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等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的发酵工程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传统发酵技术中存在的健康环保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目前发酵工程已经成为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常用于饮料稳定剂和新食品配料中。在地方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发酵工程知识,将这些民族饮食文化融入到发酵工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了解地方饮食文化中的发酵工程知识,也从侧面拓宽了生物学课程资源案例。比如:我地的启蒙酸菜和裕河腌鱼,在制作启蒙酸菜和裕河腌鱼过程中,运用到了“细胞中的糖类”、“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启蒙酸菜和裕河腌鱼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原理,以及发酵条件和发酵装置等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发酵知识学习。

    三、发酵工程在食品文化中的具体应用

    (一)传统食品文化中的应用

    发酵技术在传统食品文化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学尚未得到广泛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在地方饮食文化中出现,包括:制醋技术、酿酒技术等。而在发酵工程出现后,传统食品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酿酒技术为例,其酿造时间大幅度缩短,啤酒酿造的时间已经缩短到90min左右。此外,在一些传统的酱类、黄酒、腐乳等产品制造过程中,发酵工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对高中生物饮食文化和发酵工程的研究工作,发现这种基于高中生物饮食文化史的发酵工程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饮食文化知识的了解,也会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发酵工程中的一些新旧知识的转换,从而形成生物逻辑思维,在理解发酵工程本质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生物饮食文化理论知识积累。

    (二)功能性保健食品文化中的应用

    功能性保健食品文化也是近几年来,地方饮食文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传入中国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真菌多糖、膳食纤维类、胡萝卜素等都是非常常见的功能性保健品,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木糖醇和赤藓糖醇。以赤藓糖醇为例,这种塘村是通过用一种酵母发酵而成,酵母则存在于淀粉分解获得葡萄糖的过程中。此外,乳酸菌也是近几年来发展较为广泛的一种健康菌类,在很多地方饮食文化中都有出现,目前各地区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乳酸菌产品,包括酸性酪乳、酸奶等。发酵工程作为一种在现代饮食文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知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饮食文化研究中,因此将饮食文化史应用到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教学中,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设计,该课程为生物教科书中的必修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在本堂课程之前的学习情况,结合具体的地方饮食文化知识,进一步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发酵工程形成更加深刻地认识。

    (三)新糖源食品文化开发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提及的几点内容之外,糖类作为地方食品文化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发酵工程知识。传统的糖类在食用后,容易出现肥胖、糖尿病等情况,近几年来,地方饮食文化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注重健康。借助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的糖原,这些糖源和传统糖类的口感相似,甚至于更胜于传统糖类。最为主要的是,这种新糖源可以提供给肝肾疾病、糖尿病等患者食用,具备一定的降血糖、防肿瘤、抗衰老的能力。以新糖源菊粉为例水溶性膳食纤维、天然益生元食品,由2—60个果糖分子聚合而成的果聚糖混合物,在预防一些现代文明病方面具有较优的效果。纵观中国糖史来看,糖在甜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一些地方饮食文化中,糖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发酵工程在新糖源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一种创新。而在教学过程中,将发酵工程、地方饮食文化和新糖源结合在一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发酵工程和地方甜食文化的联系。

    总结

    综上所述,借助发酵工程在地方食品文化中的应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建构、实践等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发酵工程原理的了解,也能够对发酵工程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探究意识都得到了培养,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落实。

    参考文献

    [1]裴志朵.微生物发酵工程对食品营养及保健功能的影响探究[J].现代食品,2020(02):81-84.

    [2]冯源.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化工,2019,5(02):140-14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