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策略 |
范文 | 万冬冬 摘要:随着食育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食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升幼儿一生生活质量与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实践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食育;幼儿;饮食习惯;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52 “食育 ”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并发展。《食育基本法》中明确指出:食育是生存之本,也是教育(包括体育教育、知识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等)之基础,它以“食物”为载体或媒介,进行与“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随着食育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食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升幼儿一生生活质量与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在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为幼儿食育课程体系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 1.幼儿的饮食习惯不佳 一些论文中指出,我国一部分幼儿存在饮食习惯不佳的情况。一些幼儿爱边玩边吃、挑食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身体的。一些报道中也指出,不仅美国许多幼儿由于吃一些快餐食品,导致比较高的肥胖率,中国的幼儿也存在这些问题。 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需要对幼儿来进行比较系统化的食育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2.学前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从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教育学角度来看,0~6 岁幼儿身心敏感性较强,其生活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受指导与引导的影响较大,同时幼儿时期所接收的食物种类越多,待成年后其性格的包容性越强。 此外,0~6 岁阶段所养成的习惯与行为规范,也是人一生中记忆最深,坚持最久的习惯与规范。对此,在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便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对于生命脆弱的幼儿而言,良好的营养状况可提升幼儿免疫力,降低疾病的产生,可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此外,我国食育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幼儿食育教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此,有必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对幼儿食育教育的认知与掌控,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我国幼儿食育的开展尚不能满足真正需求 尽管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已经开始重视食育的开展,部分机构及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食育的重要性并走出可喜的一步。《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的出台即表明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幼儿及青少年食育的重要性。浙江绍兴市已将“食育”课纳入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上海亦是我国率先开展食育工作的城市,他们通过对四千名中小学生进行的食育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得分不及格,并提出食育教育势在必行。河南、河北等地区已有幼儿园建立了儿童食育工坊,并将此项成果在当地幼儿园进行宣传推广。2012~2015年首都保健医学会发起的“食育”推动计划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开展了1708场公益讲座,并在全国多地全面开展儿童食育活动。相关机构的努力虽然为我国食育的推广和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我国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国家没有相关立法,相关职能部门在食育的支持力度上参差不齐,甚 至根本毫无举措,这导致我国“食育”的真正“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由此可见,在我国开展食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非常迫切。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越早越好,最好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内容也应从饮食教育延伸到以“食”为基础的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 二、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实践策略 1.科学建设幼儿园食育课程体系 在进行幼儿学习时可以根据食育为主题,将其他领域内容和食育内容相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幼儿获取一个较为系统的早期学习经验。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不少幼儿园都较为重视对幼儿开展餐桌礼仪以及营养知识教育,部分幼儿园还举办以饮食行为或食物为主题的特色活动,不过这仍未能够将全部食育内容含括在内,且并未将食育的精髓要义体现出来,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当要合理建设一套专业、全面的幼儿园食育课堂体系。 2.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 幼儿园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可以通过游戏、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儿童认识各种食物的由来、生长环境、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具有的营养价值。例如:对于许多不喜欢萝卜的幼儿,教师通过让幼儿辨认萝卜的形状,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进而懂得萝卜对幼儿生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萝卜的故事”食育主题活动产生了。主题目标:幼儿知道萝卜是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能说出萝卜的主要特征。幼儿了解萝卜的各种吃法,初步了解萝卜的制作过程。幼儿尝试做萝卜菜(凉拌)、萝卜饼,知道萝卜營养价值,激发幼儿不挑食,喜爱萝卜的情感。学习萝卜拓印的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表演文学作品《拔萝卜》,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萝卜蹲》,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和注意力。 3.帮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 饮食行为看似纯粹的生理性行为,实则颇受心理的影响。幼儿喜爱某些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等,是因为这些食物能强烈刺激幼儿的味觉、嗅觉,并使幼儿产生旺盛的食欲,从而抗拒那些味道一般的健康食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从情感上逐渐对健康、营养食品产生喜爱之情,远离垃圾食品,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例如:幼儿园在开展食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家庭对幼儿形成饮食习惯的重要作用,要将家庭教育因素考虑进来,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开展食育。幼儿园可以将食育课程延伸至家庭,家长和幼儿一起磨豆子,做豆浆,点豆腐。将一颗颗黄豆变成一块块大豆腐,对于幼儿来说,是很神奇的事,也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自己动手做的豆腐可以品尝,对于挑食的孩子也会抢着吃豆腐,还可以喝到热乎乎的豆浆。自我劳动使幼儿对豆类的食欲大大加强,有效改善了挑食现象,令其更易从情感上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 4.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自我健康管理与保护能力。 例如,邀请家长参与到“健康小诊堂”、“食谱播报”、“食物游乐园”、“食育讲堂”、“生态食育实践基地参观”等活动中,更好服务幼儿食育教育,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明确指出:良好生活习惯与基本生活能力是评价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幼儿教育中需结合安全教育、营养与保健教育,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对此,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应明确认知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探寻行之有效的促进策略,实现幼儿食育教育力量的整合,提升食育教育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施用海.关于日本的食育[J] 李里特 2006《关注教育的重要领域》,《食育》,《北京观察》第 5 期 方明荣,陈兰兰 2017《彰显食育课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早期教育》第 7—8 期。 周念丽2014《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幼儿教育》第9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