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范文

    吴流高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72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阅读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探究课堂阅读能力现状

    想要提升学生们的课堂阅读能力,就必须要对他们的阅读现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找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案。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1.认读障碍影响。

    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选择了《海底两万里》《三字经》之类的小学生读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了一部分学生,分别从读音是否正确、是否理解阅读的内容等几个方面检查了他们的阅读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存在着识字问题,读起来十分的困难,因此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的阅读障碍会影响到其学习的顺利与否,理解能力自然也就跟不上。但是由于此调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结果也会受到限制。

    2.理解能力分析。

    理解能力同样会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本次我们选择了公开课进行调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讨论,最后轮流说出自己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整地将内容复述出来,但是能够真正地将文章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还是非常少的,因此也就导致了文章的阅读变得非常生硬,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学习起来也会非常吃力,进而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3.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的调查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采用问卷的方式,另外一个则是通过采访学生的家长得来的。整合所有的信息可以看出,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是比较差的,他们觉得学习的任务就是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即可。因此只有在催促下才会去做一些额外的阅读作业,所以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非常令人堪忧的问题。

    二、探究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利用好奇心理,实现探究阅读目标

    传统的被动型教学模式更倾向于文字复述,而非观点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師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字词教学上,而缺乏文学作品分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阅读兴趣。对于新讲授的课文,学生都会好奇文章中所讲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品格,亦或是对故事主角的感情线十分关注。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找到教学线索,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莫泊桑拜师》一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莫泊桑的生平故事,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莫泊桑拜师一事产生好奇心。学生可能会想,莫泊桑这么厉害,能做他老师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教导莫泊桑的呢?在学生产生这些疑问后,教师再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如此一来,学生便能主动进行阅读。阅读过后,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建立讨论小组,让学生相互启发。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如在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对其进行指导时,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文章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

    (二)遵循认知特点,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众所周知,小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从问题到结果的一一个过程,其知识获取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一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在阅读课文之前,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坐井观天的动物不一定是青蛙,也有可能是一只飞不上天空的小鸟;它为什么要待在井里?为什么没人提供帮助?又如,教学《小珊迪》一课,单凭课文题目,学生可能会在脑海中自动形成一个人物画像,也有可能自动带入,想象这个叫珊迪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小学生对生活认知的依赖性很大,因而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与课文无太多出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我思考的验证可获得成就感,其探究的主动性也会得到提升。

    (三)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探究式阅读中,主要依靠的是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十分重要。为了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促使学生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判断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旅游情境,将学生分为四个旅游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带上不同颜色的帽子,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当中。还可以配上背景音乐,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在此过程中,我主动提问:“我们中国有个特别美丽的地方,有山有水,还有漂亮的花花草草,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问道“在哪?“什么地方?“我回答道:“这个地方叫大兴安岭,在我们祖国的东北地区。你们想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去,还是在绿意盎然的夏日去?还是想在山上满是白雪的隆冬去呀?”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开始与身边的同学讨论。此时,我让四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导游,并各自选定一个季节去。同时,我将课文内容融入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去学习相应的内容。在愉快的情境教学中,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合理的阅读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根据分析可以了解到,要想使课堂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就必须要从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因此本文便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几种解决的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帮助,进而能够促进我国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其未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J].名师在线,2019(32):48-49.

    [2]王桂林.浅谈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中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5.

    [3]罗一梅.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55.

    [4]史雅晶.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