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
范文 | 龙海军 摘要:当前,伴随着教育不断地深入改革,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又有了重新的规划。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核心素养,将历史与核心素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社会核心素养,这就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09 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人、事、物,需要学生从真实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唯物主义思想。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应当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渗透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授课教师不仅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评价模式,还要根据学生学力,精准施教,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接受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获得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但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爆发式成长,学生在接触了那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之后,面对很多事物的看法都会逐渐地发生改变,进而彻底改变自己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但能够通过知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个人社会认知能力,而且能够逐渐训练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外界变化的时候自己可以做出正确地判断,而不是迷失自我。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只要拿到高分就是能力很强,导致了很多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要求学生记忆背诵那些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时间久了我们的学生会逐渐的丧失个体的独立意识,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质和能力,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 1.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夯实历史知识基础 强调学生认识每一件历史事件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并能够对事件与特定时间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历史知识,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将历史事件的发展由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制为历史发展链条让学生进行记忆,从而促使学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转变,从这一条长长的历史发展链条中促进学生了解到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重要人物等。在这一过程中,扎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融入长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2.组织合作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应构建生本课堂,这是落实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学生才是历史课主体,教师改变灌输,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自觉思考中理解与解释历史,产生共鸣,构建历史价值观,并以史为鉴,起到思想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每个学生想法具有差异,对问题看法也具有差异,历史教学要允许差异存在,课堂中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组内针对问题各抒己见,思维交织过程中,容易碰撞出火花,形成创新认知。这也是一个相互启发过程,有助于思维的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会获得发展。 以“一国两制”这部分内容为例,学习中设置小组合作任务:台湾问题中运用这个方针的现实意义。接下来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使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比如外交、经济、政治等。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中,需要大量收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了解了台湾问题,也认识到民族统一是大势所趋,明确了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另外,小组合作探究中增强民族意识,意识到只有内部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3.优化分层,提高培养核心素养的成效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的感兴趣程度不同,接受和学习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大致知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机应变,有效地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难易结合,给优等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紧抓对历史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教学原则,提高全班学生的听课效率。另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能发生不同的改变,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优化学生结构,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成效。 4.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精神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对象,学生只能被动的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高效的沟通,就无法清晰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旦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超出了学生学习能力,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厌倦和抵触心理。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式教学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实现稳定的提升。 央视近年来推出的栏目《国宝档案》就为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每件国宝背后蕴含的故事,央视通过历史短剧的方式,将国宝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娓娓道来。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一些重点的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选取几名学生。分别饰演梁启超、谭嗣同、康有为和腐败的清政府顽固派官员等角色。让学生通过排练历史剧的形式,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感悟。这样就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学生也可以通过深入地体验,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历史认知及解释素养。 5.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总结 总之,在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有着足够好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教师需要去完成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探讨[J]. 何伟.考试周刊. 2018(37) [2]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