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前5分钟 走进川剧 |
范文 | 万晓霞 摘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一批就将川剧列入其中,利用课前5分钟对川剧进行渗透,可以更早的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热爱四川本土的音乐文化,进而为川剧的复苏、发展、繁荣、创新做出贡献。 关键词:川剧;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14 “你知道什么是川剧吗?”,“万老师,我知道。”一个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川剧就是吐火 ”,“川剧就是变脸”又一个孩子补充说。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赞成这样的观点。是啊,在孩子们心中,川剧就是吐火,变脸,这两种绝技在火锅店可以看见,在社区的舞台上也经常看见,那是川剧的一绝,所以就给孩子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川剧就是吐火,变脸。听着这样的对话,我也慢慢思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了解川剧,走进川剧。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而四川特有的“地方音乐资源”----川剧,通过学习它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可以推动广大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文化觉悟,增强民族自豪感。我大胆设计了一个微信课题,《课前5分钟“川剧”在音乐课中的渗透研究 》。针对这一课题,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学年40周,音乐课大约有80节音乐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内容课前5分钟川剧溯源寻道;课前5分钟川剧声腔的学习;课前5分钟川剧打击乐的体验;课前5分钟川剧绝技的欣赏。 1、课前5分钟 川剧溯源寻道 川剧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巴蜀文化这片土地上培养的一树奇葩有人称“中国戏曲的缩影”。而我们地处龙泉,龙泉有一个客家古镇,古镇上有许多会馆,会馆中讲解最多的就是“湖广填四川”,而这一段历史恰好就与川剧的形成密不可分。我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洛带古镇引发孩子们对学习川剧的激情,看古镇,吃美食,进会馆进入溯源寻道。通过5节课的课前5分钟,慢慢引导学生了解了川剧的来源,并且指出“湖广填四川”奠定了川剧的五种声腔:昆、高、胡、弹、灯。这样的设计为川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溯源,讓学生明白了川剧高腔的形成,标志着川剧的形成。 川剧作为四川本土最珍贵的艺术瑰宝之一,它的艺术文化内涵值能让孩子们不断认识,在学校的音乐课中利用课前5分钟融入川剧的欣赏和学习,目的不是要教授学生川剧的技能,而是让学生能够潜意识的认识四川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达到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目标,同时可以深层次增强当代少年儿童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课前5分钟 川剧声腔的学习 课前5分钟的方式,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参与学习川剧曲目、知识、唱段等内容,揭开川剧的神秘面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实践,激发学习川剧的兴趣,了解川剧的艺术价值,掌握相关的知识,真正做到人人听过川剧、人人认识川剧、人人喜爱川剧。 川剧的声腔主要有五钟,每次课堂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 如何更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川剧的声腔,我把这五种主要声腔都选了一个代表作,第一课时的5分钟是让学生聆听,熟悉产生美,通过多听,让川剧特有的音乐特点扎根在孩子们心理。第二课时5分钟在听的基础上哼一哼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第三课时5分钟学生对作品基本比较熟悉了,老师这时候分析作品的特点,学生基本对这一声腔就比较熟悉了。五钟声腔基本运用这一方法,当这主要的五种声腔渗透完以后,利用一课课时的五分钟进行五种声腔特点的总结,通过老师的总结,归纳,学习也能很好的了解昆、高、胡、弹、灯这几种声腔的特点。而高腔中的帮腔是高腔音乐系统的一大特点,在川剧的渗透中,重点设计了帮腔的学习。通过欣赏我校学生演出的川剧《别洞观景》,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小伙伴对川剧的痴迷,拉近与川剧的距离,同时通过听帮腔,唱帮腔,动帮腔,孩子们的学习笑声在音乐教室一直回荡。 三、课前5分钟 川剧打击乐的体验 2014 年 3 月 26 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作为当代青年,将保护、传承戏剧文化当责任和义务,有利于维系各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将情感纽带连接起来,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促进传统音乐更加进步。 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通过一课时课前5分钟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了现代川剧乐器在戏中的变化,设计了六个课时的课前五分钟渗透川剧的打击乐器。重点讲解了小鼓、堂鼓、大锣、大拨,小锣,在川剧中统称五方,我通过让学生用敲击凳子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五方”。嘴唱节奏,手敲节奏,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对川剧的学习兴趣也是越来越浓厚。 四、课前5分钟 川剧绝技的欣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对于传统戏剧的传承方式里有学校传承,而学校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受众面十分广泛,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等方面。在少年儿童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使新时代的接班人了解并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从而更好的发扬光大。,川剧的很多剧目宣传的是平等、公正、诚信、爱国等民族优良传统,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川剧中的特技孩子们了解得比较多的是变脸,吐火,这两种特技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我用了一个课时的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己谈了川剧中的变脸,吐火,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们知道,艺术就在我们身边。重点渗透了滚灯和翎子功。滚灯带有喜剧色彩,在进行川剧渗透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阵阵笑声。翎子功我亲自示范,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同时还设计了六个课时的课前5分钟,让学生体验翎子功,孩子们感受到了翎子的神奇,有的孩子还请家长买了翎子自己在家学习。 虽然每次渗透的时间只有5分钟,但贵在坚持,通过运用课前5分钟的方式,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参与学习川剧曲目、知识、唱段等内容,揭开川剧的神秘面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实践,激发学习川剧的兴趣,了解川剧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掌握相关的知识,真正做到人人听过川剧、人人认识川剧、人人喜爱川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