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范文

    邹道芹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思维训练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课本知识,发现其中的逻辑,并因此形成语文能力。基于此,以下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074

    引言

    当前高中阶段的教师都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所以大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将语文基础知识等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从学习中体会快乐。

    一、对比教学,培养学生辨析思维

    在思维训练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形成辩证思维。比如,学习《师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用荀子的《劝学》导入,促使学生思考古人对于学习的见解。《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达不同,阐述的道理却是相似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放飞想象,讨论不同的观点,从而深化认识。教师首先这样导入:“同学们,此前我们已经学过《劝学》这篇文章,对于古人怎样看待学习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同样是阐述对于學习的看法,《师说》与《劝学》有什么异同呢?”学生讨论后答:“这两篇文章阐述的都是学习的道理,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继续引导:“没错,那么两篇文章的观点是否相似?”学生答:“《劝学》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师说》则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分析了从师的重要性。”在课堂总结时,因为学生已详细对比了两篇文章的异同,因此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对于学习的新看法。学生们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大胆想象、合理探索,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针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考查所设置的赏析题目,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对美的欣赏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并从处理过的信息中找到值得自己借鉴的部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输出。所谓思维能力,其实是指人对于外界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对于信息的再处理的能力,它会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创造性,这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思考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例如,在《项链》一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融入上流社会去找自己的好友佛来思节女士借了一条价格昂贵的项链,但是在参加宴会时,玛蒂尔德却把这条项链弄丢了,为了还清这条项链所造成的欠款,玛蒂尔德和老公勤俭节约、辛苦劳作地偿还债务。我们从文字中不难看出,玛蒂尔德是一个非常爱慕虚荣的女人。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发现自己欠下巨债时,玛蒂尔德为什么不带着老公逃跑而选择辛苦偿还债务呢?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从而对玛蒂尔德诚实、有责任感、有奋斗精神的一面进行分析。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文学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美感,活化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以开发自身的思维领域

    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运用正确的语文思维来思考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看重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灌输知识给学生,而且由于高中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减少很多的课堂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学生之间互通学习想法,导致学生无法从他人身上获取有用的学习经验。对于上述存在的这些交流问题,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以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领域。以《故都的秋》教学内容为例,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配为若干小组,展开课程的探究活动,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师生共同的进步和发展。首先,教师先让学生们熟悉课文内容,并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之后,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能调动班级学生学习氛围,而且又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需要借助不同的课程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探讨,如从课文题目开始,就可以让学生们探讨“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知识,进而体会课程知识的本质内容,并在研究过程中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新解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思维能力对于语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展开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构建完善的学习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潘行斌.思维训练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J].天津教育,2019(18):78-79.

    [2]徐红.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考试周刊,2018(56):62.

    [3]曹红建.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8(01):4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