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范文

    张小娟

    摘要: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在提升中学生群体计算、思考、推理能力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精神、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与不拘一格的创新意识,可见,数学学科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提升基本运算能力,而是在培养多元化思维的基础上培养中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为最终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2-218

    引言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会计算,数学就非常好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而言,会计算确实可以应付大部分知识,但到了初中阶段,函数、方程、多项式、几何等知识对学生直接运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对于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原则

    1.1 打破思维定势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指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入手。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获取解题所需的客观信息,然后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画出信息之间的脉络结构图,推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导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对于学生解题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解题。如初学方程时,很多学生都不太习惯通过方程来解答问题,而是喜欢使用常规性推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每一道都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题思路,熟悉方程算法与常规算法之间的关系;二是使用两种方法解题可以达到验算的效果,如果两个方法解答出的答案一致,说明学生解答正确,如果不一致,学生就需要去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初学方程式时,很可能会因为觉得不方便而排斥方程,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充分体验到方程直观、便利的特征,当推导需要两步、三步或者更多步时,方程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

    1.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原则

    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逐步加大,学生的学习自信会慢慢降低,尤其是面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对于自己的答案不够自信,解题时也不敢创新。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更对后续的知识学习产生了阻碍。学生依赖教师,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心理上不够自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创新学习、独立探究的意识,具备顽强的意志力,能够经受挫折,并从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活动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养成需要从小就培养,具体到中学学习阶段,授课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不拘泥于公式、定理、公理的背诵与记忆,而是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与规律,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尝试对新的知识、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从而慢慢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也会更加顺利。

    3.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生创新意思的培养措施

    3.1注重课前预习,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前我们首先可以进行一些演示性的数学实验,来向学生展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这些直观的数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进行预习的重要性。例如:要求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所讲数学知识的原理,能解决什么问题,归纳了那些概念和规律等。同時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2鼓励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了书面的定律和定理层面,这是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过于生硬,不能有效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遇到新问题时,不能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更难以实现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3授课教师引导中学生养成求新、思考的良好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待学习有一种执著的态度,他们不再单纯相信表面现象,更愿意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在这一时期,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不断地学习、探究,掌握更多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解初中数学题时,学生会遇到不等式、方程组、函数、三角形、圆等多种类型的知识,它们看似互不相关,但随着解题的深入,学生逐步发现,很多问题最后都要通过转化为简单的数学关系来解决。以不等式为例,我们可以先把不等式整理一遍,然后假设它等于零,以此来开始论证,最后证明这个结果恒大于零,需要证明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就是一种变化的思维,那些直接证明很难的问题,变化之后会变得相对简单,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层层深入、步步攀登,体验创新与探索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孙淑平.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中外企业家,2020(21):202.

    [2]陈莉欣,刘安琪.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6):28-29.

    [3]刘博.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意识培养初探[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49.

    [4]陈堆章.论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6(01):52.

    [5]田明珠.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12-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