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策略
范文

    张丽萍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了幼儿阶段的教育,步入小学校园,此时的学生活泼好动且自我监控能力差,在课上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又需要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因此,很难在一定程度上说如何确保学生在一年级就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在此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远远比学生习得了多少知识更加重要。本文即立足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分析了此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学习意识;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114

    众所周知,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对语文学习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在教学中只是跟随教师的教学脚步前进。此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关注,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语文学习之初就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式等,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培养进行了分析与实践,现将教学经验整理为本文。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习语文是需要学习兴趣的引领的,教师所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也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即使学生被兴趣吸引着学习,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需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根据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强调花样多的教学方法,但也要不时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将对教师教学手段的好奇转变为对学习内容的好奇,促进学生注意力时间不断延长。

    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实物、图片等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教师结合船只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教师:“同学们见过船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老师展示的这几个船只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促进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船只本身过渡到与船只相像的事物身上。此时,教师即可针对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在学生克服生字的障碍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稍有懈怠,教师可组织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朗读,同时观察同桌的朗读中是否有不准确的读音。再进行朗读时,还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借助音乐和朗读的旋律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画课文主要内容。

    二、制定教学制度

    教师要在教学之初就为学生制定一些“规矩”,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上以正确的姿势学习,能够认真听课,并自觉遵守纪律,学会倾听,在教师讲课时不插嘴、不走神等等。虽然这些硬性的规定是为了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面对语文学习,但课堂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学生有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言行。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外界的影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遵守规则会获得奖励,而不遵守规则会受到“惩罚”,从而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学习语文的基本制度。

    例如,在上课前为了纠正学生的坐姿,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根据班级内的评定带来不同的评分物品,如利用五角星评分,就将五角星带来。教师:“看谁坐的最端正!”教师观察学生的坐姿,并在优秀学生胸前贴上五角星,吸引学生互相学习,并以正确的坐姿学习。课上的学习,要求学生不能说悄悄话,在组织讨论交流时又不能不说话,教师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设置奖品,促进学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如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没有说悄悄话,也没有走神,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给予奖励,如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且错误率较多,教师可设计别样的惩罚方式,让学生在每周的班级讨论会上设计表演节目。表演节目需要用到近期学生学习的汉字、课文等,促进学生通过课下的练习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認识。

    三、采取儿童化的教学语言

    只有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才能够理解,而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有儿童化、趣味化的语言才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汉字和分析课文时,采取儿童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效果。如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组词的连线题目,就可以通过“我们要给不同的汉字小朋友找朋友好不好?”“这个汉字小朋友还没有找到他的朋友,有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找找他的朋友吗?”等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采取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一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加强学生的自信。同样,教师的表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时机,在恰当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例如,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你说得很对!”,而后,引出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思路,如“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师灵活变换说话思路,但总体而言就是利用表扬与鼓励,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充分的自信。如学生的回答不是十分严谨,或者没有完整的逻辑,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诱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教师:“对!没错!还有呢?怎么把整个逻辑连起来呢?”,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体会到正确答出问题的喜悦,获得更加坚定的学习信心。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有时生字的记忆出错,有时课文的背诵要求无法达到等,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能够帮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明确虽然有困难,但仍然要直面困难,不放弃,不逃避。

    总之,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预期的课堂,是一门艺术,教师设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方向,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和能力,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黄达宇.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384.

    [2]彭先洪.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J].未来英才,2016(16):65.

    [3]李雅红.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新智慧,2018(1):95-9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