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逻辑能力的有效提高 |
范文 | 罗道成 摘要:如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爆炸性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虽然这样使人们接触的资源更多,但是过多的无用信息浪费我们的精力,尤其是初中学生。初中生初涉网络,最容易深陷冗杂的信息之中。如果没有一个逻辑的梳理,过多的信息会让学生感到烦恼,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头绪,这时候学生的逻辑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逻辑关系把这些有用的信息梳理出来,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把资源高效的整合利用,又能摆脱在无用信息中浪费时间,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十分有帮助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逻辑能力;逻辑训练;思维导图;反向推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304 逻辑能力是一种正确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一个过程。它不仅是数学必需的能力,也是学好历史需要的能力。历史是一个了解过去发生的事、分析其内在逻辑、启发未来、陶冶爱国情操的一门课程,学好逻辑能力,对学生好历史这门课程是有促进作用的。本文结合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的逻辑能力的有效提高展开探讨,希望对在校师生有一定的帮助。 一、增加逻辑训练 逻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经过训练,大脑才能掌握一定的逻辑方法,进而提高自己能力,增加逻辑训练的强度,无疑是提高逻辑能力的有效方法。增加并保持日常的训练,让大脑形成个反射弧,之后遇见这一类的事情,就按照此类方法进行思考,进而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我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从课文里提取三种关键人或群体,然后分别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比如隋文帝、人民、隋炀帝时期叛军。随着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他是从战乱里走出来的,他看到了一个真理,自古帝王没有骄奢淫逸而能长久的。而且站在他的角度维护江山,训戒太子节俭,体恤人民,这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话,国家才能长久稳定。而站在隋炀帝的角度:他考虑的是如何统一思想,于是就建立了科举制度,还要搞国家建设,营造了一些重大工程。而且他要想要超越先辈的功绩,还发动战争,但是他没有体恤人民,造成不良社会矛盾。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人民需要一个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是隋炀帝破坏了这种环境,迫使人民走向反叛的道路等等,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训练逻辑能力,最后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这是行之有效的。 二、巧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利用各个关节点来表达思维过程的一种方法,是提高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充分运用大脑的能力,利用阅读联想记忆的规律,协助学生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发展,思维导图也同样适用于历史的规律,它能够将清楚的讲出历史的脉络,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充分发挥大脑的逻辑潜力,进行想象和推理事情的发展。巧用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生逻辑能力的高效法门。 例如,在讲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我会要求学生尝试把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按照时间的轴线发生的大事件串起来。分这几部分:隋朝的建立,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唐朝的繁华,唐朝的灭亡,在这几部分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把发生的大事一一列举。每件事都是思维导图的一个节点,隋朝和唐朝可以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隋朝的灭亡的原因和唐朝灭亡的原因,看这两个王朝的灭亡有没有异同点。再想象一下,在动乱中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思维导图可以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穿成一串儿,既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又方便了学生进行综合对比,对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大有裨益。通过思维导图,还能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对比他们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有什么异同,进而了解同学之间思维的差异,学生之间彼此了解,这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 三、活用反向推理 反向推理是从结果倒推原因的一种手段。在历史课本中,我们大多都是看到历史的结果,没有说历史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从结果倒推原因,然后再去看书上结果印证。这样学生会更加了解的事实发生的原因,这既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 例如,在教授“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我先给出宋代经济是多么的繁荣,比如“清明上河图”上描述宋代的盛况,再给出宋代农业商业的发展成果,让学生结合前面学的课程,比如金和南宋的对峙,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宋代的政治,区划和军事力量分配体制,以及金南宋西夏形势图,进行反向推理,想一想为什么宋代的商业农业会如此的发达。让学生从经济繁荣的情况,结合宋代政治、地理、当时的局势进行反向推理,并分组讨论,最后我来公布答案。利用这样倒推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宋代的皇帝加强中央集权,临海近,造船业发达,进行贸易活动频繁。朝廷重视商业、农业进而使经济大繁荣的历史情况。 四、深度任务探究 探究式学习本为新课改所倡导的非接受式学习方式,其关键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来理解知识并对形成较深刻的内在感悟。在此过程中其学科思维包括逻辑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在落实形式上,通常可采取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不过,单就逻辑能力的训练而言,任务或问题的设计上则须费一番斟酌。概括而言,任务的设计首先应主题明确,避免偏离知识重点,其次则必须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和价值,或者说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否则就起不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举例来说,“评价秦始皇”这一任务就大致上符合标准。因为秦始皇此人在我国历史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比较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对其功过的评价,需划分具体的历史阶段,而这在无形中也就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给予学生提示,应基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评价秦始皇”,最终和学生一起将该任务细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任务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其功过如何评价; 任务二:统一六国后,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如何; 任务三:秦始皇在统治后期的功过如何评价。 接着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较深入的探究并将评价结果形诸文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相关历史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逻辑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便利。教师应该在更大的程度上来推广这种提高逻辑能力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初中的历史老师,也要在教学中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根据真实的教学情况制定合适教学方法。逻辑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分析问题更具条理性,还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更有优势,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此方法,让初中历史的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馬红丽.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技巧初探[J].才智,2013(06) [2]邵日高.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