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
范文 | 胡建勇 摘要:小学是学生能力基础构建的关键时期,尤其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综合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显然无法跟上课改的进程,为此很多教师踏上了探索新方法,新策略的教学道路并做出了适当的改变,以期能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引导学生的兴趣,尽可能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探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19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特征: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愿意听从教师引导,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行为;知识点空白,规则意识还未养成;理解能力差,听不懂过难的言语,更不用说较为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了,既有利于教学,又拖慢了教学进度,但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教师都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以必胜的决心迎接挑战,履行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阐释: 一、建构趣味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数学学科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他们拥有思维逻辑意识,具备运算意识,还要提升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枯燥、乏味且难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让其产生畏难心理。面对这一切情况,部分教师会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生学习、记忆,效果可想而知。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尝试建构趣味课堂,营造舒适、趣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爱上数学课程。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为大家分发了制作钟表的材料和剪刀、胶水等道具,设计了一场动手实践活动,因为同学们喜欢动手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口味,由此活跃了课堂气氛,燃起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致。再如,学到《认识图形》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做“猜猜它叫什么”,即笔者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供大家认读,大家则要积极举手回答,答对的学生会得到一朵小红花,最后凭借红花的数量抽取神秘礼物,在礼物和游戏的双重刺激下,同学们表现得十分积极。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或借助动手实践活动或借助课堂小游戏,营造了趣味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探究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个器官,也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但很多时候教师不放心学生独自探究,总是提供额外的帮助,甚至干脆给出答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成学生依赖心理,无法让其真正独立,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其有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从而欣赏到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课程。 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先是教授了大家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后,就将课堂交予了学生,让其借助课后问题打开思维,巩固能力。在此过程中,笔者允许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可以是独自一人探索,也可以是三五个好友一块儿探索。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新,也表示愿意尝试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旨在增加新的学习体验。再如,学到《混合运算》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其中就包含随堂小测试,即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自主探索若干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找出自己存疑之处,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在此过程中,笔者实施了鼓励教学,一旦发现同学们存在懒惰心理,或者无法与他人展开有效的合作就会上前鼓励,让学生重燃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想要借助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且实施鼓励教学,一旦发现学生畏难不前就会给予适当的鼓励,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积极履行职责,进行课堂小结 教师虽然“退居”二线,但依然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为学生提供着各种服务,尤其是生生合作或者学生自主学习后,可能还会存在着一些困惑,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此时教师就要履行自身的职责——进行课堂小结。 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于问题的感知力也得到了发展,数学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同学们缺少反思意识,学过即忘,根本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时间进行了课堂小结活动,即引导学生快速回顾了整堂课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了串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四、注重教学评价,打造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评价是学生前行的驱动力,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主动融入多个视角展开教学评价,从而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继而在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探究中,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仍旧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教学为例,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习题,然后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的表现综合分析,并作出教学评价指导。当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比较积极,完成作业情况也比较理想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在榜样的力量的带动下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发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时候,尽量以赏识的态度评价学生,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加以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出现计算问题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改变学生学习的不良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也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在多视角分析评价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师生们的重视。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上述几条教学策略,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 [1]趙才.回归本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漫谈[J].内蒙古教育.2014(20). [2]廖章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新校园(中旬),2017(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