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 |
范文 | 尹秀慧 摘要:几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图形与几何”的初步概念,并围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做好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教师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帮助学生不断夯实几何图形的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24 几何与图形非常重要,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也能够让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寻找“捷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点,从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几何与图形的功能,通过数形结合、图形变化、排列组合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展开论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认知水平与智力水平,并在此前提下,制定了一些看似合理却隐藏多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教师受到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教学习惯的影响,一味的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法,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没有真正的在意学生是否可以听懂,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及时的掌握知识点,过于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忽视了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目标不够清晰明确,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强行记忆知识点以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的学会使用知识点,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模式陈旧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有部分教师依然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模式,先复述课本上的知识点,在黑板上写板书,再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练习,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吃透知识点,将知识点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不高,也不能充分的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学习的热情逐渐丧失,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下降。 二、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的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灵活使用教材 身为一名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能够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尽量的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进而与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带领学生主动的思考教材当中的数学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另外,教师也应当灵活的使用教材,确立“用教材教”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教材”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教学活动便能够显得更加灵活,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更加轻松。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吻合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探索数学世界的过程中发展。 (二)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应当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形象记忆非常出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守“化繁为简”的教学原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几何观念,并感性的理解这种几何观念。 例如,教师在执教“角”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師可以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量角器,并把量角器放在不同的角上,用肉眼去观察锐角、直角、钝角三者的大小关系。又与90°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同时,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留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角,并把这些常见的角进行归类,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对比角的大小,逐渐学会角的分类。如此一来,在独立自主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便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三)使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走进了每一间教室当中。几何和图形的教学工作本身,对学生的空间能力与想象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普遍来说,小学生的这两种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图形进行拼接与拆分,让课本上的图形全方位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几何图形一步一步的演化,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潜意识之中,将数学知识的演化过程,转变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游刃有余。 例如,教师在执教“组合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FLASH、PPT等软件去制作一套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这些课件,同时,操作课件之中的几何图形,将基础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组合成为一座小房子。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便会被充分的激发,同时,也直观的看到了组合图形的形成过程,从而可以轻易的联想到此前学过的内容,去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把一些有趣的组合图形直接展示给学生,而后请学生把这些图形拆分成自己熟悉的几何图形,再去计算面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便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化整为零”的数学思想。 (四)图形本身切入,引导自主探究 空间的概念性学习,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维空间,通过语言、课件的引导,让学生去自主的探索。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起一定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师在执教“立体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的组成部分,如长方体、正方体由六个平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构成。接下来,教师拿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立体几何图形,并带领学生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相对的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的空间观念便能够初步形成,在今后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体积计算时更加轻松。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邵凡玲.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化归思想的渗透研究[D].鲁东大学,2018. [2]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土庄小学 李爽.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法探讨[N]. 发展导报,2018-06-01(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