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议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范文

    罗昌品

    摘要:所谓问题导学法,即为“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通常来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通过去加以探索和解决。本文简要探讨了问题导学法的落实方式及其价值,而后以认识负数的教学为例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在实施中应把握三个要点,即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为其提供良好的思维出发点;基于教学内容特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引入问题情境,巩固学生认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56

    问题导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一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问题导学法的落实方式及其价值探讨

    所谓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即为“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通常来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通过去加以探索和解决,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并注意做好点评和总结,在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导学案以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大致来说这即为问题导学法的基本落实方式。很多教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以为问题导学法就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这样实际上就与一般课堂提问成为本质上相同的东西了,以至于彰显不出“导学”特点,而且这样一来课堂组织上是松散低效的,所以问题导学法通常都应与小组合作联系在一起,凸显其探究性,同时也更有效地把握课堂。

    明了了上述的基本落实方式,我们实际上也就对问题导学法的内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价值和意义也就比较清楚了。概括地说,问题导学法可以很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外又强调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而问题教学法可谓落实这种理念的良好途径之一。它避免了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下那种“一切都由教师讲出来告诉学生”的情况,而注重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并使学生在自主获得结论的同时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尤其要考虑到,课改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只有让学生通过这种非接受式的学习才能充分体现教材价值。

    二、例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一)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为其提供良好的思维出发点

    问题导学法既然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主线,就有必要在开展正式的教学活动前使其进行充分的“思维预热”,从而使其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事实上,在传统模式下的课堂中,导入环节所起的就是这种作用。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更应注重这一点。例如认识负数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方式来导入课题:

    1.唤醒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几组相反的量用数学简洁的形式记录在作业纸;2.分享记录方法: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在交流比较中优选出表示相反意义的两种量的记录方法;3.引出学习课题。

    该环节的主要设计意图即为,通过导入课题让学生自主记录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从而使其亲身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又渗透正负数是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这样就为其接下来的探究式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基于教学内容特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

    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导学法实施的重中之重,其基本的原则是基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思路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通过逐步出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遇到难关,则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最后则加以适当的点评和总结。例如认识负数的教学,笔者结合该课内容特点,采取了“借助直观手段,理解负数含义”,并据此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其大致的教学过程可表示如下:

    1.学习负数的读写法。

    (1)在温度计上认识℃。

    (2)学习负数的读写法

    (3)借助温度计比较气温的高低。

    ①问题:“-5 ℃~5℃”分别表示什么?

    ②追问:-12℃与-8℃,哪个温度更低?有什么想说的呢?

    (4)借助温度计认识直线上的数

    ①观察思考:温度计上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以什么为分界点?温度的高低排列有什么规律?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②变换载体:如果把温度计横着放,这时温度计像一条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③抽象简化:不断抽象温度计的外形,使之成为一条直线,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温度计上气温的高低有没有变化?为了更便于观察,如果把这些气温简化变成数字,数字的大小位置还有变化吗?

    ④在直线上再表示几个数。

    (5)在分类中完善认知

    ①自主分类:引导学生把直线上的数分类,并说说分类理由。

    ②概括归纳:结合直观进行说理,并归纳结论。

    ③完善认知:负数、0和正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6)正确读写正数与负数

    (7)归纳小结,梳理认知。

    可以看到,上述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由于温度计横放就是数轴的雏形,所以本环节借助温度计载体,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通过课件的不断演示,学生经历了用直线表示数的过程,感受“形变质不变”的数学抽象过程,扩展对数系的感知,有效建立负数概念。

    (三)引入问题情境,巩固学生认知

    这一步类似于传统课堂模式下的当堂训练环节,让学生通过训练巩固通过探究形成的认知,使其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适当的拓展效果。在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线的课堂中这一步是不可获取的。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如下生活问题以让学生拓展对负数的认识:

    1.读出下列各数,并把正数、负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7 2.5 +0 -5.2 -+41

    2.寫负数。一条鱼在水里大约十摄氏,记作()℃;放在冰箱里大约是负十摄氏,记作 ℃;煮熟放在盘里大约是七十摄氏,记作()℃,

    3.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负数?在哪里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4.用负数解释生活中问题。

    本环节不但关注到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而且关注到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负数有个更丰厚的感知,从而加深了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问题导学法的落实方式及其价值,而后以认识负数的教学为例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彰显主体地位成为重要的教学课题之一,问题导学法的合理应用是有其显著价值的,一线教师应给予其足够重视,并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莫祚明.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

    [2]华新余. 在小学数学中高效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几点建议[J]. 华夏教师,2019,000(031):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