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范文

    刘芳

    摘要:《3一6岁儿重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园教育要遵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现状;指导;观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266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游戏化模式的运用,能够创新幼儿园教育模式,促进幼儿教育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密切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探索科学且合理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并积极运用,以便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确保幼儿身心得以实现健康成长。

    一、做好区域活动游戏资源的选择

    幼儿在自主化区域构建期间,注重游戏区域范围之内的资源选择,也是区域开发期间小可忽视的一方而。何为区域游戏资源的最优化选择?简单来说,大致可概括为:其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的资源。比如,积木以及小杯子、小碟子、火车等等,这些源于生活互动的游戏物品,均可激发学生的游戏趣味性;其二,可应用性较强的材料。比如,石头、树枝、竹筒、纸杯、颜料等,这些都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发展的物品,资源运用的过程就是区域资源最优化选择的体现。

    比如,某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自主开放性区域建设过程中,教师在自主互动学习的理念之下,从材料投放环节上进行了要点分析。其实践要点包含:<1)教师本次实践期间所选择的游戏区域投放材料,一方而是与课堂绘本内容相互对应的游戏道具,其中包括《我是小小消防员》《小花农的一天》等绘本道具。另一方而包含了日常生活期间应用到的各类模型,包括小桌子、小杯子、高跟鞋、各色服装道具等。幼儿在绘本知识学习和日常场景学习期间,完全可以借助道具资源进行自主游戏。<2)从日常生活中随机收集一些游戏互动材料,引导幼儿在生活环境探索期间发现乐趣,其中包括石子、纸壳、塑料粘贴等,这些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生活交流期间进行能力提升。做好幼儿自主化游戏区域投放材料的管理、介理有序地进行日常生产资源的把握、在自由活动区域中构建与其结构相互承接的新模式、善于从多元化资源规制与统筹安排过程中进行资源优化掌控,在激发群体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其智力中发挥着小可忽视的作用。

    二、精简区域游戏规则

    游戏区域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内在能力,起到辅助幼儿阶段性成长的作用。为此,教师进行区域游戏实践期间,自然也要尽量简化区域游戏的规则,避免“条条框框”给幼儿初步成长时期带来的负而性十扰。其一,游戏区域规则的安排,应以保障幼儿安全为第一标准;其二,游戏区域构建规则中,小对游戏环境造成负而十扰固。

    比如,幼儿在游戏区域内开展“过生日”的游戏。幼儿首先在手工制作区,运用薪土、贝壳、塑料管等制作了一个蛋糕,然后将蛋糕拿到互动区中,与其他同伴一同分享,随后又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城堡中郊游、一起互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应用到了游戏区域中多种多样的资源,幼儿参与其中,玩得小亦乐乎。在游戏结束时,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伴一同将所有的游戏道具都有序地整理起来。从以上幼儿课堂中参与互动的自主实践过程可知,幼儿园所创建的游戏区域应用“规则”中,并没有太多的自由活动区域调节框架,而是在幼儿活动的环境下,创建更符介幼儿灵活运用的实践活动区域。同时,教师时刻守候在幼儿游戏环境周围,在活动现场进行安全维护和指导。此外,在儿童互动游戏结束后,教师还组织幼儿进行道具归置,其过程就是精简互动规则的自接性体现。

    三、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过程,也应当对多样化游戏活动予以重视,便于促进幼儿参与兴趣的提升、游戏机会的增加,依托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设置专用于科学教育的游戏区域,同时开展“我的树”“伪装小路”或“倾听心跳”等丰富的游戏活动。同时,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幼儿,帮助幼儿依据自身喜好、认知能力合理选择科学游戏,以此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目的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科技节活动,如植树节期间引领幼儿一同进行植树,或是开设有关植树活动的科学讲堂,将相关科学知识传授给幼儿,要求幼儿将自己了解的科学知识分享出来。此类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幼儿所掌握的植物类科学知识,带给幼儿充足的科学体验,有助于科学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培养动手创造及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旨在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所以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也应当将该教学目的贯彻落实,着重强调幼儿创新与科学意识的培养。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多维学习体系的构建,并以此为平台,在幼儿园硬件设备及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下,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当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进程的设计,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幼儿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引领幼儿自行动手操作,体会实践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长久如此幼儿便会以一种乐趣来看待学习,面对新知识时能更主动、更积极的学习、探索,如此方可将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达成。而教师在该过程中穿插游戏化教学,必然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创造与创新能力。

    结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主要场所和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成为小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活动的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的發现。教师有效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的发现学习,不断的创造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娟.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开展策略[J].甘肃教育,2020(06):186.

    [2]李乐.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25-26.

    [3]牛继鑫.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4):1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