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范文 | 覃梅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7-123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习兴趣的培养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一)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如今,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从而出现教材吃不透、重点抓不住的现象致使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运用不灵活。比如老师在教小学生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形成笼统认识后,还没有把物体特征讲明白,就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地去记忆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让学生在理解时感到吃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生自制力差又追求个性,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因而,延续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大量的板书和强制性的学习要求,只会削弱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的思路脱离教学内容,离我们的课堂渐行渐远。 (三)“教”与“学”脱节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唱着独角戏,没有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与”学”严重脱节,自然就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转换教师角色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严重缺乏灵活性,他们把自己当作主体,使学生被迫成为配合学习、辅助教学的配角。为彻底摆脱这一现状,老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定位,再配合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老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情境。比如,在學习乘法口诀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带领学生玩接龙:第一位同学说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第二位同学就要接着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以此类推,这样玩下来,就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了。这样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主动引入到思考当中,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二)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使用辅助教学工具,第一个教学工具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另一个教学工具已知三角形的一角,让学生二选一来画三角形。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就会发现,使用第二个教学工具是不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的,而使用第一个教学工 具就能画出。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不断延伸以及扩展知识点,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图形明确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解题速度。 (三)趣味新知导入,调动学生迅速集中数学学习注力 导入环节是一堂数学课的起点,教师必须重视导入环节,切实增强数学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投入数学学习状态。教师必须避免过去开门见山、一上来就立即展开数学知识教学的做法,转而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完成趣味新知导入,在数学教学的起始处就切实同步开展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促使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科目的内在魅力与趣味性。为此,教师应深入分析和研读数学教材,形成对于教材的全面把握,有机从教材中合理完成教学目标提炼,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因素,设计出兼具教学针对性与趣味性的导入方式。 (四)数学联系生活,力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间联系 生活性是数学科目的一大突出特征,一方面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另一方面,数学知识已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将生活实际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唤起学生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记忆,教师能够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践应用功能,有效完成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并塑造学生形成从数学角度出发看待和分析生活现象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特性》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本校建筑中的三角形构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构造对于建筑的意义,以此有效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实物教具,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让其尝试拉动三角形的三条边,看看三角形是否容易变形,之后教师再让另一名学生拉动平行四边形实物教具,看看平行四边形是否容易变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增进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进而体会建筑应用三角形构造的意义,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之中的应用,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五)编创数学游戏,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主体能动性 如果学生长期在数学课堂中居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以听讲和记录知识要点笔记的方式参与数学学习,那么他们自然很难形成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实现传统单向灌输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引入数学游戏来将学生还原为数学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设计数学游戏时,教师要充分综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切实保证游戏的教学针对性与趣味性。 结论 总而言之,着眼于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数学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在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的前提下,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视角去观察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烨,张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0):133-134. [2]范会超,孟庆苓,郑传升.浅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7. [3]王春.数学游戏化教学设计[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5):127. [4]栗辉.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1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