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标签效应”的导向作用 |
范文 | 姜宁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孩子的情感态度都是直接的,你给他们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就会做出与标签一样的事情来。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标签效应;定性;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381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标签效应”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钥匙,老师和家长的热情鼓励会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极大的信心。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内心里总是给自己贴上“我不行”、“我做不好”的标签,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它是导致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班有个好动、不爱做作业的学生。之前,我总是怒目相向,结果孩子这些行为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自信心也大不如以前了。学了心理学后,我运用心理学中的“标签效应”给他贴上“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的标签。运用标签效应的导向作用增强他的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驱使下,慢慢地他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行为习惯也有所改变了。我们给学生贴上“你能行”、“你一定能完成任务”、“老师相信你能做好”等等标签,恰到好处的“标签效应”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播种自信。 只要老师相信学生“行”,眼神里就会充满无穷的希望,学生会从老师的眼神里获得无穷的力量,相信自己“行”。这一点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由于他们缺点毛病多,往往被别人瞧不起,缺乏自信,如果我们摘掉眼镜,相信他们,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贴上“正标签”加以引导,他们一定能成为好学生。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他会用“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的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等等“标签”暗示自己。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他们肯定能不断前进,真正的自信者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 二、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有些学生原来是优秀的学生,但由于考试一时失利或受到其它挫折,就给自己贴上“我完了”、“我不行了”、“我学坏了”等标签。我所教班级中的一个男孩聪明伶俐,成绩属中上等,由于父母离婚,他跟随父亲,父亲忙挣钱,把他丢给80来岁的奶奶。没了父母的关爱,他很消沉,给自己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标签效应的影响,这个男孩上课不用心听还存心捣乱课堂纪律成了常事,每天放学后不按时回家,与外校不良少年在外玩耍或者在家抱着手机玩,成绩下滑到中下等。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课间,我找他谈心,一提到“妈妈”这个词语,他的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涌了上来,见此情景,我给他贴上“你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孩子”的标签,在这个标签的导向作用下,引导他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并及时疏导他的消极心理,培养他抵抗挫折的勇气。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等遇到失败和挫折。如果老师对着孩子吼“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这些孩子就会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以后再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认为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而真正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老师不用嘲笑、责怪、抱怨等语言,要多使用正向鼓励,给孩子贴上积极的标签。 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小学生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生活在友好的人际交往之中的小学生,重视学习成绩、乐于助人、心情愉快、积极向上;而生活在没有友好人际交往氛围中的小学生,则常常表现出压抑,孤独,懒散,易冲动,情绪低落,难以合作的特点. XX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诉说自己因为太调皮,老师便在班上为其贴上“与他为伍,你这辈子就完蛋了”、“你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好事没有你,坏事少不了你”等标签。这孩子受标签效应的影响,干脆自暴自弃,脱离学生群体,失去与同学交往的自信心。面对这名学生,我首先用微笑安抚他,然后表扬他:“你还真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私底下又与其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找到合适的机会给这名学生贴上正标签,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辅导。他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自信心回来了,脸上笑容也多了,班级中的事情也会主动抢着做。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过多的保护、照顾,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过多的干预限制,甚至用专制的方式命令孩子服从。这些做法实际上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使他们失去了宝贵的成长机会,形成任性,依赖,攻击、怯懦等不良个性特点。 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事,老师鼓励学生给自己贴上“我行,让我自己来做”的标签。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所以老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代替他去做。孩子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出现失误时,家长应该多示范、指导,少埋怨、训斥,更不能给孩子贴“你真是个笨蛋”、“你是一个没用的人”之类的标签。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标签的时代,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诸如“北漂一族”、“最美妈妈”、“邻居家的孩子”等等,不论标签是否適合自己,那些被贴上标签的人的心理、行为都会逐渐跟标签内容趋于一致,它的本质是心理导向作用。在教育中,我们要巧用“标签效应”发扬学生优点和特长,将那些我们希望学生能拥有的能力和品质,作为标签给学生贴上,那么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给孩子正确地“贴标签”,帮助孩子矫正并克服不良习惯,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