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具备探索空间的小课题
范文

    冯峰

    摘要:从教材中寻找小课题的素材,是最方便也是最经济的一个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探究、讨论等材料,来设置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初中科学小课题。

    关键词:小课题;初中科学;教材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174

    初中科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进行探究性学习。而要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确立一个小课题。小课题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比较之下,从教材中寻找小课题的素材,是最方便也是最经济的一个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探究、讨论等材料,来设置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具备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的小课题,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走向应有的深度。

    一、转化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材料形成小课题

    教材中有很多的讨论、思考材料。有的课堂组织讨论就能解决,而更多的是需要调查,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才能解决问题。把讨论问题化,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能形成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小课题。

    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一个讨论: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金属防腐蚀的常用方法。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金属防腐蚀的措施。针对该讨论,可把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把教材中的讨论问题化,以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学生,6个人一个小组,3天后汇报各组的结果,展示他们的课题成果。合作学习汇报表设计如下:

    1、题目:“铁制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

    2、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2)形式(小组讨论、访问专家、实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创作等)。(3)过程:(包括方案设计,任务分配,探究活动情况)。(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等):(5)体会和建议:(包括小组评估和个人的自我反思)。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原本是一个小小的讨论题,经过教师的拓展改造布置给学生,自然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小课题。学生要完成这样的小课题,不仅需要完成讨论,而且要独自去搜集参与讨论的论证材料,而搜集这些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过程。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再来参与讨论,就更能是讨论深入化,更具有实际效果。

    二、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材料构建小课题

    小课题的探究活动,最需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而亲身体验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对小课题的探索性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寻找结论,而不能以告知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探究体验。初中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性的活动安排,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具有较大探究价值项目,以小课题的形式由学生来完成,效果更好。

    例如:九年级上册“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有什么反应生成的”的一个探究,在课堂内完成这个探究比较花时间,以小课题学习的形式给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探究活动,预先让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然后到实验室完成,可以收到意想不到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下面提供一张本人设计的小课题探究指导卡

    1、提出问题:

    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是,我们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这是否意味着气体一定是盐酸与金属铁反应生成的呢?

    2、猜想和预测:

    (1)气体可能是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的;(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

    (1)取生锈的铁钉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2)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結论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评价:能否用其他事实来证明上面的结论呢?

    这张小课题探究指导卡片是由教师设计提供给学生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问题探究的思路,少走一些弯路。指导卡主要用于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初期,等学生熟悉了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后,就可以不用指导卡了。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自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变教材中实验活动材料为小课题探究材料

    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在课内让学生操作完成。但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探究。如八年级上册关于《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就安排了两个操作性实验活动。(1)取两张长条形纸片,双手分别捏着纸片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条中间向下吹气。仔细观察你发现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2)拿两根玻璃管,把一根玻璃管斜插在烧杯的水中,当用另一根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斜插在水中的玻璃管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解析这一现象?让学生完成这两个实验后,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能否模仿教材的这两个实验,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来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教材安排的众多操作性实验活动中,有些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局限于课堂内完成,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内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对于此类活动,我们就可以直接以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为素材,设计一个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如教材第九册中关于碱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有个实验活动,就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的认识,较难掌握。所以关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就可以通过小课题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到实验室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验方案是否正确。在科任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研究小组提出了关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一个典型方案。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在溶液里滴加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但有一个问题,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样含有碳酸根离子,那怎么知道到底是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还是碳酸中的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呢?怎么消除碳酸的影响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他们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碳酸分解,再滴加盐酸。经过改进,这个方案变得更加完整。经过这样的小组合作的小课题探究,学生对这部知识的理解就自然深化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