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微课来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
范文 | 莫晓燕 摘要:在当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单调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转变教育思路,提升学习效果成为了教师所注重的目标。对此,更新教育思想,实施新型教育模式,微课刚好应运而生。本文就对高中语文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112 微课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丰富教学资源、变幻多样的学习方式等为学生展开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新颖的方式。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微课,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方式和思路,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学生兴趣,学生更愿意在趣味的环境中学习,从而积极探索语文相关知识,强化对知识的记忆。这样既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为学生未来学习更高层次的语文知识打造基础。如何发挥微课的价值,设计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微课,需要教师着重注意的。下面,本文就对高中语文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布置微课预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但是,部分学生没有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预习中,不会抓住知识要点进行预习,这样既浪费学生的时间,预习效果也不尽人意。而微课设计可以突出课本中的重难点,学生能够一眼就明白课文所讲内容。所以,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根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将学生要预习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告知学生,既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知识,还让学生对清晰了解预习的内容,提高了预习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语文课文是,教師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如,五四运动时期背景、作者鲁迅的介绍等。并结合教学内容和相关文字,设计成微课形式。然后再发布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要布置学生要预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做什么,而这些学习任务就是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直接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及课后习题等设计题目,如,“作者记念刘和珍君的表达方式”、“分析作者需要让读者通过阅读后所了解的感受”等。然后,发送到学生的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学习了解。这样学生就会通过在观看教学内容的同时,了解鲁迅先生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坚持抗争的精神,同样,由于微课教学重点强调了作者通过缅怀刘和珍君等人,突出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学生根据微课中的学习任务,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和合作探究,一一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通过观看视频,既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为高质量的课堂打造基础。 二、创设微课学习情境,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拥有了学习乐趣,学生才会在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记忆知识。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并不能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甚至部分学生会厌倦语文学习。而情境创设是通过创设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所以,教师要结合微课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设计情境学习。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乐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影像素材,并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视频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想一想,林冲等人物性格是怎样的?感受一下,当时林冲的心理。为什么他从委曲求全到逼上梁山?”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当时北宋末年的生活状况,林冲从禁军头领再到发配沧州,然后接管草料场,以及杀敌山神庙,最终逼上梁上的种种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及其展现出北宋末年封建统治着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学习,学生以“当事人”的视角来看待古代小说中的生活实际,亲身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发展,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记忆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合理利用微课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延伸到课外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能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记忆和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思想辨别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形成系统的语文结构框架。微课是引用互联网功能,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知识的单一化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补充语文教学课文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学习《过秦论》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本篇文章是古代文言体,文章的论据虽然明确,但内容描述不够详尽,让现代学生读起来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资源,确保能弥补学生这一不足点。教师先用视频展示出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历经六代国君苦心经营,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其经济、政治制度由商鞅变法而强大,并一脉相承的历史故事。然后,对《过秦论》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提升的作用、“穷兵黩武”的战略思想。在展示出这些内容之后,学生对本篇文章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学生也会顺着这部分内容清晰的了解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运用这样的方式,合理利用微课资源,有效填补课堂教学所没有的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发展,都想深入课本中掌握知识要点,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运用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和课本内容相互整合的体现,能让学生不再受制于时空的限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琐碎的时间集中起来,学习时间会平均分配到各个学科,不会因为某一学科的学习,影响到所有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微课资源和教学内容,通过布置微课预习任务、创设微课学习情境以及合理利用微课资源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爱上语文,在不断地学习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马龙.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学,2018. [2]陈怡.“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索[J].语文教学讯,2015(1):28-29. [3]齐兵.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语文学刊,2016(7):122-1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