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范文

    吴燕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落实,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与改进,对于小学生更是积极倡导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更要重视在道德法制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的有效性。介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导向,给出了一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素质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27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条件得到不断的完善,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了教育事业中来,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广大教师对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针对以往不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正和改进,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也慢慢与社会、世界开始有了初步深入的接触。这一年纪的学生,一方面对自尊、自我实现有了新认识和要求,一方面初步接触纷繁复杂社会,对人生和未来有着深深的迷茫与无措。因此这种矛盾的状态下的初中生是亟需人生和个人价值观的指引的。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最为核心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上好这一课,促进学生的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建立。

    一、采用分组讨论进行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案,更进教学方法,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身边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考,借助思考现实来增强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探索课本知识,深化学生印象,教师可以在生活案例教学中适当的融入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最后对其进行汇总来分享讨论结果。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都熟悉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可以提出因为烟酒与毒品所引起的各种犯罪的相关案例,并带领学生分析触碰烟酒毒品与不触碰烟酒毒品的差异。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以“烟酒的利与弊”为话题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两个视频,一个是不触碰烟酒与毒品积极向上的视频,另一个是因为烟酒与毒品屡屡犯错误入歧途的视频,然后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观点中的偏差与错误。这样在课堂中借助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来让学生意识到烟酒与毒品的危害性和对其进行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来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集图形、影视等多种直观的表现形式于一身,能够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将课本内容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觉,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學内容更加丰富化,既能够弥补课本教材中某些内容过于简化的问题,又能将课本内容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道德和法治新课程的把握与理解,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民族的服饰、习俗、文化等特点一一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同的民族风俗,让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的贴合小学生,让小学生更加便于理解。用这样的直观的方式,能够大幅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加轻松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索。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德教、民族、国家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寻找刺激学生感情的切点,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该节课程内容的掌握。

    三、采用案例进行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要有效的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一定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等因素来采取最合适他们的案例,也要确保该案例的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案例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和课堂质量,案例的选择空间较大选择内容也较为丰富,可以是学生身边的案例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轶事。为了进一步提升案例的教学针对性,可以针对案例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或调整修改,以满足教学要求为原则做好内容的优化,真实性可以适当的修改。在案例教学期间应当确保案例本身的吸引力,活动中最能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即抓牢他们在体验进程中的内心感受,持续在思维碰撞中扩大冲突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

    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经验引出相应的案例,并借助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你们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吗?再同学热烈讨论之后针对“体罚学生”这一教学案例,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建的课堂环境中,并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见思路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推动。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对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和优化,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切实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道德法治课堂学习中保持住高涨的热情、和高度活跃的思维。并做好面对学生负面信息的准备,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才能切实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健全的品格,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6-227.

    [2]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