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
范文 | 卢海平 摘要:高中数学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学生必须要重点学习的学科。新课改理念提出后,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概念的讲解,知识的运用,模型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而数学模型能够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建模的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有效培养建模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能力;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208 建模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建模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实际的问题,逐渐提高学科的素养。而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他们侧重对知识的讲解,而不重视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传授,因此建模能力不强。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时,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建模意识,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发展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的现状 1.一些教师数学建模意识薄弱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数学教师建模意识薄弱,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一些教师不够重视建模能力培养,他们工作的重心主要是通过刷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些教师即使有一定的建模意识,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去合理的建模。二是,学校对数学建模不够重视,在对教师进行教研培训时也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分数,从而导致教师对建模的重要性不能够深入的理解。 2.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中生缺乏必要的数学建模能力。主要原因有以下:一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形象,一些家长以分数论英雄,他们更加相信大量的专题训练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平时在教导学生时也主要侧重这方面,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差,建模不足。二是,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数学建模不够了解。三是,学生自身对数学建模比较排斥,认为学习起来比较难,因此缺乏建模的兴趣,从而导致能力低下。 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建模能力的有效策略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 空有理论而不实践,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数学建模教学时,教师要教师要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教学,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用实践去践行理论知识。在数学建模教学时,教师要就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发展数学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建模过程,提高自身的建模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相关建模应用题“某水果批发商销售每箱进价为40元的苹果,假设售价在50元至55元之间,市场调查,每箱以50元销售,可以售出90箱,每增加一元销售,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平均每天销售量为y,售价为x,利润为w,写出有关他们之间的函数,并考虑售价为多少时,利润最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找到有关x、y、w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构建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新课改理念提出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翁。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就问题展开思考,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展问题,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的形成有大致的了解,并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掌握,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变得高涨,因此,在无形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建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3.选择合适的建模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 数学建模内容的选择对于培养建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建模内容选择的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教师整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开展建模培养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生学習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选择建模内容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出发筛选建模的内容,使学生积极的建立数学模型。二是,教师在建模内容选择时,要考虑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开展不同层次的建模。三是,建模内容选择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建模活动。 4.结合热点进行建模培养 课程的知识是有限的,数学建模的培养也是不够的,学生要想更好的建立数学模型,就需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寻找一些实际问题,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建模能力。社会热点一般都是目前社会上比较热议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社会热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例如,共享经济是目前社会热议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共享资源进行讨论,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建立数学模型。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并且合理选择建模的内容,同时结合社会热点拓展其数学思维,不断培养他们的建模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隋欣.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5):226-228+231. [2]任井兵.基于建模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9(27):44-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