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范文

    尹薇薇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教学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255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数学知识里有很多抽象的符号,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数学有些枯燥,而且没有情感。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 效果是不理想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产生新的视听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也就被激发。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在信息技术处理后的学习环境中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知识贮备也较为不足,对于新授的数学知识有一个适应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很多- -线的数学 教师都致力于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研究,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起来。学生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显然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但是,课堂教学又限制了数学学习的空间性,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现实生活的模拟化,学生可以在教师营造的生活学习情境中获知数学知识,并运用学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通过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堆的数字符号,显得相对抽象,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容易理解。如果单纯地靠教师与教材,容易让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唯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愿意学习数学。而如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技术处理,使之变成图文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等,学生面对的数学知识就有了立体化的呈现,他们的各种感官也会被调动,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而且,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巧妙设置教学情境,会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教师在教授认识厘米”时,可以用动画形式导入,让学生观看动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猫追老鼠的过程中,狡.猾的老鼠逃到了洞中,猫想进入洞中捉住老鼠,就需要借助自己的胡须进行测量,只要猫的胡子长度与洞口等宽,猫就能够顺利进入老鼠的洞穴,从而抓住老鼠。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变得 兴味盎然,也从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潜意识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因此就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求知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传统的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教育实现成长,但是,不代表让学生接受均等化教育。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差异化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个性也不尽相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综合考量全体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些难度,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付诸实施。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具体授课,并辅之以相应的练习题,既满足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又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知识性的满足与能力提升的自豪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期待。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不同形式的呈现,实现兴趣、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便是选择题、判断题,也要进行精心编排,难易度不同。这样学生经过分层教学的浸染,他们的数学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数学思维也会由此形成,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师都在寻求创新发展,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科目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基础阶段,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用信息技术是创新课堂的基础教学手法,其高效的教学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的引导方法也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数学知识中,存在着- -些概念原理、运算规则等,学生可以通过机械记忆、重复运用等学习方式进行掌握。但是,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话,学习的效果就打了折扣,也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解析,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同,他们对此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运算规则等进行拆解,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产生恍然大悟的学习快感。

    比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有一些学生只知道套用公式,用圆柱的高乘以圆的周长,但是不懂得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圆柱的侧面进行展开,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而长方式的长正是圆的周长。这个知识点的拆分与呈现过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并顺利地克服重难点。

    结论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对教学形式的改革,能够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知识性、技术性的有机融合,改變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从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使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春香.浅谈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学周刊,2020(06):136.

    [2]马勉乐.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02):159.

    [3]王伟.巧用信息技术,助推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20(01):1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