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
范文 | 康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301 一、教学目标 (一)道德意识目标:借助教材内容对整洁与脏乱不同环境图片的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干净整洁环境的重要性,進而引导学生树立保持环境卫生的道德意识。 (二)行为习惯目标:通过生活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做到讲卫生、爱干净,帮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垃圾分类能力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方法,具备垃圾分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我们不乱扔》所在的单元主题为“我们在公共场所”,本课与该单元其他课文为并列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爱护公物、讲卫生、秩序排队和保持安静的良好道德行为。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公共意识,拒绝以自我为中心,能够为他人着想,尊重公共场合的规则。本课的教材内容从“我喜欢哪种情景”模块的图片对比、“不只是为了干净”模块的场景绘本到“这样可不行”模块的话题讨论以及“我能做到的”模块的行为激励,逐渐深入,从现象展现到话题探讨,推动学生养成公共场所爱卫生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爱卫生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对事物的是非判断缺乏一定的心理标准,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也处于形成阶段,需要通过外部因素的引导,并通过活动来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行为,因此在开展本课教学时需要强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保护环境、爱卫生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一)让学生理解在公共场所爱护环境卫生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更是一种文明行为,是一种内心道德修养的体现,形成对“不乱扔”更深层的理解。 (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保护环境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那大家有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要爱护环境卫生,以及如何爱护环境卫生。接下来老师将为大家展示几组场景图片,大家来对比下并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学习或者生活场景。 (展示整洁场景与脏乱场景对比的课件) 2、对比图片,获得感受 师:大家都更喜欢右边更加整齐干净的场景,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在这样干净清新的环境里会有怎么样的心情吗? (组织学生互动分享感受) (二)升华感悟 1、创设情境 师:假如老师现在要带大家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郊游,大家会准备哪些郊游物品呢? (师生互动) 师:大家带了这么多东西,有很多都是我们在用了之后会产生垃圾的物品,大家准备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如果留在原地的话,是不是就会把这么美丽的地方变成我们所不喜欢的脏乱差的地方呢? (师生互动) 2、小结 师:同学们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会要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那么我们自己产生的垃圾是不是也要自己处理好呢?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郊游的地方不属于我们某一个人,而是大家一起休闲玩耍的地方,如果今天如果我们留下一堆垃圾把那里弄的乱糟糟的,是不是别的小朋友就不能去那里玩耍了呀?所以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三)引导行为 1、活动引导 师:现在老师要和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将用图片展示一些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不爱护环境卫生的行为,需要同学们化身小小志愿者,来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提出建议。 (师生互动) 2、小结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很棒的建议,那么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孩子,如果遇到了不文明行为,也要记得劝阻。 (四)垃圾分类 1、垃圾分类话题引入 师:课堂最后,老师要教大家一些爱护环境卫生的小技巧,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处理垃圾的小方法,将垃圾分类之后一些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将会变废为宝,而一些有害的垃圾也能够更集中地进行处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垃圾的图片,大家动脑来判断一下它们应该是哪种垃圾呢? (师生互动) 2、拓展知识 同学们都知道要垃圾分类,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分类之后的垃圾去哪里了吗?以我们在学校产生的垃圾为例,我们每个班级将垃圾放到校园内统一的垃圾房,然后环卫局的工作人员们会来将这些垃圾统一回收到垃圾站,根据垃圾分类,不同的工作人员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例如废纸等垃圾能够回收利用制成新的纸张,废旧玻璃等也可以变废为宝重新做成我们工业生产需要的原料,而一些无用的垃圾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总之,通过垃圾分类我们能够最大化地让垃圾循环利用,减少对大自然的资源消耗,让我们下一代的小朋友也能够在一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同学们说垃圾分类是不是好处多多啊。 3、趣味总结 师:这里有一个垃圾分类顺口溜,同学们可以跟老师一起学一下。 (展示垃圾分类顺口溜) 七、课后作业 周末在家观察家里扔掉了哪些垃圾,并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八、课后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尝试将教材内容与当前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告诉学生要爱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同时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与学生互动,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