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程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范文

    王栋宏

    摘? ? 要:程旼文化既是平远的历史文化铭牌,又是梅州的文化名片,更是客家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将“程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活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认知、弘扬“程旼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程旼文化;道德与法治;融入;价值

    程旼(约公元419—518年),1500多年前从中原迁居到梅州市平远县坝头官窝里。他以“道德之最纯正者为本”为做人格言,俭朴无华,耕读自娱,不慕荣达,以忠信待人;他传播中原文化,传授耕作技术,兴办公益,改造山川,教化乡仪,移风易俗;他热爱乡土,敦本崇教、以德化人的美好德行在平远、梅州乃至世界客属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程旼被誉为“广东古八贤之一”“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南粤先贤”“世界客属名人”“世界客都人文鼻祖”。依据对程旼文化的粗浅认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本文谈谈“程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

    一、融入“程旼文化”,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下,仅依靠教师的理论讲授,课堂气氛沉闷、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创设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以礼待人”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讲述“教化乡仪,以德化人”的程旼故事导入新课。“程旼劝导人们要学习中原汉人的礼仪、习俗,转变争强好斗、剽悍粗俗的不良习惯。他经常帮邻里解决矛盾,教导乡邻人要和睦相处。当地居民如有纠纷,都不到官府,而自愿到其处调解。程旼细心听取双方的倾诉,为他们辨别是非曲直,公正判断,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离开。甚至有些做了亏心事的人,也往往‘望其庐辄思改过。正是因为程旼的以德化人,使得民风变得淳朴,邻里和睦。”教师将故事情景与本课知识点设置的问题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饶有兴致地聆听故事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体验和感悟、思考和分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究“认识礼,理解礼,践行礼”,在现实生活中做“更优雅”的自己。朴实无华而又贴近生活的程旼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激活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二、融入“程旼文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程旼文化”的内涵,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延展和拓宽,可以增进学生对“程旼文化”的了解,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授《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时,笔者引用了程旼“力行教化”的故事(程旼“力行教化”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程旼边教学生识字,边讲词义。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程旼解释说,孔子对学生们谦称为弟,爱称为子。孔子强调,作为学子来说,在家应该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一切言行应该谨慎、诚信;爱所有的人,特别是亲近仁者,在实现这些德行之外,又用功于书本。在程旼的谆谆教导下,坝头村的学子对儒学“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社会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观,讲文明、讲谦让、讲友爱、讲团结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的焦点话题),让学生明白“仁、义、礼、智、信”是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并把其上升到道德修养的高度。教师结合“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教材内容,警示学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启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认知“程旼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生活讲道德”,并培养自己讲文明、懂礼仪、守诚信的良好意识。

    学习九年级下册“少年当自强”这一课时,讲述程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故事。程旼酷爱读书,年幼时由致仕(退休)在家的祖父亲自督导学习儒家的书籍。祖父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一笔一画、一字一音,要求严格,边教认字,边加讲解,使程旼从小养成了较为扎实的学风。在数年苦读“五经”之后,他悟出了一些路径:于《诗》必先知男女赠答之辞;于《书》必先断其句读;于《礼》必先除去自身陋习;于《易》必先知易字有数义,不当虚衍卦名;然后治《春秋》。《礼记·礼运篇》中关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应为程旼的座右铭,从而使其逐步树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程旼24岁任撰史学士,为皇帝侍读侍讲,官级从四品。学生倾听教师讲述的故事,聯系教材“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我们必将站到时代的潮头”,深切体会远大理想、志向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激荡了学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爱国情怀。学生在掌握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顺利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三、融入“程旼文化”,凸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

    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消化”系统、科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将“程旼文化”(如“带领众人开辟山道、修建凉亭,兴建水利设施等”“走访民间,怜贫惜孤,济困扶危”“劝导人们要多做善事多积德,对人要讲诚信与道义,对国家要尽忠”“为人朴实无华,淡泊功名利禄”……)巧妙地与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达到“传授知识、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将“程旼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发挥“程旼文化”的价值,让学生在“程旼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跃.程旼:以德化人遗风长存[N].梅州日报,2017-07-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