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深度教学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样态 |
范文 | 高小五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借助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索、反思和创造等学习活动,使其充分经历感知、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还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灵活应用,达到积累经验和发展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深度教学;小学数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188 引言 教师想要开展深度学习课堂,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学会多少、学得如何当成教学重点。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转化,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告别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课堂积极性得到提高。怎样才能“学得真”“学得深”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水平。 一、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是提高课堂深度的前提 教材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是体现课程标准、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想要把课上好,首先要解读好教材。而解读教材,首先要解读课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把握教材。即要理解教材的意图,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然后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创设一个既贴近生活,孩子们又感兴趣的情境导入,一旦情境选对,能将这个情境贯穿整节课,把知识点讲到位,学生能解决问题就更棒了。中间当然还不忘方法多样化、优化,多创造一些学生自主机会。在写教案时,也是从教学过程开始写,只有到了要上交的时候,才会从教师用书或教案集里抄出教学目标。结果呢,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觉得一节课上下来,有着一些的不如意,不到位,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后来发现少的是深度,少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倘若能认真地去学习课标,在大课标的背景下,解读教材,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多花时间,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学习它,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关键点,课堂自然就有了深度。 二、将习题与拓展结合,提升学生的多维思辨能力 教师要开展合理的拓展练习,应遵循发展学生多元智慧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将习题习作和思维拓展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不断转变问题思考角度,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的教学重点也要进行相应转变,通过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能够灵活掌握学习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开放式问题为例,教师进行开放式问题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假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不断提高其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解答思路,只有当学生融入讨论过程中,才能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发散思维。例如:教师进行“百分数的应用”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拓展练习:“五年级三班有48名学生,这些学生都要参与到大阅读活动中,通过班级讨论决定,每名同学需要购买定价为15元的书,而书店针对购买50本或50本以上的人给予九折优惠,那么怎样买书才最划算?”当学生听到这一问题时,会调动自身思维,计算单独购买、统一购买以及其他方式的价格,通过对比找出最划算的购买方式。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这类开放性较强的拓展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思维更具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从而进行数学知识的延伸。 三、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现教学连贯性 小学数学涉及很多概念、定理以及复杂公式,所以数学是一门兼具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尚不具备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向学生展示数学定理、公式诞生的過程,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思维能力。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将枯燥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并且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定理与公式的变化过程,使得教学更具连贯性。以小学数学中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来说,教师首先在多媒体上先向学生展示一块方格板,板中每一个细小的方格大小都为1平方厘米。在告诉学生已知条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标注功能,为学生在板中框出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都会通过数小方格的手段来得出结果。教师重复这一动作,框出三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并逐一询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当学生一一回答后,教师便可将举出的长方形例子放在一起,让学生思考是否能够自行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规律。在恰当时机教师展示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很快便能得出长方形面积为“长*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数学公式的由来,学生对数学定理的理解更为透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深度课程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凸显教学本质,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多维互动的思考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加辽阔而又崭新的空间,使其能够放飞思维,提高自主探索能力,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侯凯丽.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29):29-30. [2]朱洪雨.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9(05):58-60. [3]吴素琴.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