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
范文 | 周金莉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14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重视文化引导,培养传承意识 1.教师授课方式僵化 初中生正处于养成思维方式、形成社会认知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授知识点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少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历史,以及选择临墓作品的寓意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只是单纯地进行线条训练难以感悟美、创新美 忽视了对作品的感悟。为了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不断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革授课模式,注重学生的精神追求 通过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教师要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认识到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境界,感悟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如在教学”纹样”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不同年代纹样的变化历程,追溯纹样变化的历史渊源,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分辨不同纹样所代表的不同元素。。 二、教师应该端正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学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古文明国家,拥有文化内涵,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再强迫学生被动地学习,应该意识到将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例如:通过欣赏我国的名画,带领学生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名画的形式以及内容上都展现出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不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名画,引领中学生对于不同阶段的历史绘画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学习齐白石的《虾》时,因为齐白石画的虾是经过齐白石老先生毕生的观察,才将虾的那种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虾这种生物的生命力。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讲有关齐白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画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接着再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将名画欣赏与教学讲解相融合,促使学生在了解有关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有所认知,领会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走向成功的道理。 三、将美术教育与校园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 美术教育者要善于让特色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初中生面对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丰富的美术教学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学习传统文化对初中生内在素养的修炼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学校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主要特点将青春和古代文学相结合,组织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实践。这不仅满足了学生青春期的表现欲望,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就要打破常规的课堂限制,让美术教育在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延伸,让他们把对美的追求变成一种生活常态。一旦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的美术创作就会更加自信和自如。认可与肯定将会是他们在美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 四、将美术与历史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美术也是记录着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字还没出现雏形之前,祖先就用绘画的形式在甲骨、瓷器上记录生活琐事。到了美术的成熟期,美术更是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作者个人的志趣。如《步辇图》记录了大唐盛世;敦煌壁画美轮美奂,诉说中西域那段历史;范宽的《雪景山林图》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而郑板桥的《画竹》以景自比,衬托人物内心的高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存在,而且能让他们触摸到活着的历史细节,如果不了解历史情境根本无法体会出其中的韵味,只能空谈绘画技巧。所以,美术课堂也算是半个历史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把握住历史延伸的脉络,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气息,才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沧桑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作者的心态。把握了历史,才能内心充盈,情感丰富,胸中有货,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记录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 五、丰富教学手法,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不外乎口头讲授、动手练习、观看教学资源等等,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其实已经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对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没有优势。因此,初中美术教师也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法,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用中国元素来设计”时,初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来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提到中国元素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然后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元素的代表形象,例如贵州当地具有特色的花纹、颜色、文字等等,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把本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贵州的少数民族也居多,每个民族也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比如,贵州安顺的地戏面具,贵州的蜡染,是集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的银饰和服饰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有关的制作和纹样的设计,这样更丰富教学,让学生更多了解本土文化。 结论 美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审美水平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至关重要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现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总而言之,民族精神与美学鉴赏的融合将作为美术学科发展的新动力,弘扬传统美德,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俊.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浸润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7(08):78. [2]罗玉宇.美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45. [3]黄绚华.笔墨点缀,挥毫精彩人生——浅谈如何在美术课中打造高效书法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65. [4]杜希然.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实况分析与建议[D].广州大学,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