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赋能习作思维,理向言语建构 |
范文 | 李慧婷 【摘要】在习作思维上施策,习能才能真正得到。用六年级习作为例,聚焦素材范例,呈现支架搭建的思维;借助头脑风暴,呈现发散材料的思维;依托思维导图,呈现筛选材料、谋篇布局的思维;巧用微课方法,呈现运用知识的思维;优化板书设计,呈现逻辑创新的思维;修改展示,生成高阶思维。借助六次思维路径的可视化,以理向言语的提升,建构言语运用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策略;言语建构;素养提升 纵所周知,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迈向“核心素养时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陈先云主任提出“核心素养”为:“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习作教学是习作知识理解,方法运用、思维和审美不断用言语建构的过程。 “赋能”,就是赋予他人能力。“赋能习作思维”就是赋予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思维。知识与方法在当今天的习作指导课堂上从不缺。那缺什么?——思维。思维是隐性的,若能把思维呈现,让其可视,便能帮助学生从知识积累、理解、运用层面渐进深入学习,主动构建成长型思维。 一、观照编排思路,思维拾级而上 要帮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教师的思维必定要先“统领观照”(站得高、望得远)。纵观六年级11个单元习作,不难发现,习作编排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指向写作能力,充分考验、考查学生的言语能力。我们试想,写作能力言语能力中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六年级学生完全没有吗?不,长期的带班经验告诉我们,语言储备厚实的学生,无论写什么平凡的芝麻小事,照样闪着灵光。而班上总有一些学生的习作上语言看不到有提升的趋势。何解?——思维能力。 学生的语言成长是全方位发展的,是多维互动的过程。这其中需要老师帮忙将把知识转向能力,在教师赋能思维能力下,引领语言成长。当思维走向高阶,那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语文课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不就有门道了吗? 二、施策习作思维,习能盘旋而上 杜威曾说:“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其实,习作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一种思维活动,都是一次思维训练。选材-谋篇-用法-修改,哪一个环节不需要“动脑”?是思维活动让我们把语言文字这些载体整合出来,呈现出来,做到表达自我的过程。思维是抽象的,思维较弱的学生,不会去“思考”,导致习作无法闪光。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上搭建架子帮助思维发展,打破学生原有的“定势”,变“不动脑”“不知道”为“我这样想”“我想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高阶思维。 (一)聚焦素材范例,呈现“搭建梯度”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群体的思维。在引导学生审好题后,会进行材料的筛选。一般情况下,老师会直接问“你打算写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写?”这样的情况,学生往往不会答,难以答。因为思维的架子没有搭建起来。此时,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聚焦到一个素材范例,用群体的思维,共同完善一个范例。 例子: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 师:同学们,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一个字就能道尽我们的感受。近来最能道尽我感受的字是——泪。大家猜猜为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泪字?【生猜】 师:刚才大家都紧紧扣住我的泪,进行了想象。因为你们不是当事人,想听我这个当事人说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吗? ·上周我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被里面感动得流下的热泪。【板书】 ·周末看沈石溪的小说《狼王梦》被震撼的流下的激动的泪水。【板书】 ·昨晚到了深夜,我觉得课还备得不满意,一紧张就流下慌张的泪。【板书】 ·今天,我女儿见我这身打扮,她说:“妈妈我知道你今天又有表演了!妈妈,你快迟到了,快去上班,我让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就可以了!”女儿的体贴让我流下了欣喜的泪。【板书】 小结:围绕着一个“中心”我们一起想到了不同方面,不同事例,今天我们也是围绕着一个汉字来作文章【板书:汉字】。 以上片段,学生的思维聚焦到“泪”字,一同思考,为什么“泪”字让老师感受最深。通过学生的猜测,教师在点评时紧扣着“主题”,学生猜的思维跟老师真实的思维一样吗?教师示范性的阐述,顺理成章地给到学生例子,无痕的方法与思维渗透着,学生也通过教师的范例触摸到老师的思维。这样一个共同思考——共同看老师思考(边说边板书)的过程(如图一),正是在搭建梯度,让思维清晰可见,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的过程。其它单元一样,需要搭建范例梯度,给孩子有所“模仿“再创造。 (二)借助头脑风暴,呈现“发散素材”的思维 聚焦一个素材后,六年级的学生思维一定能够有“想法”。此时,乘兴而上,用“头脑风暴”一起发散思维。简单的问题,自由的讨论形式,一起寻找更多“材料”。 所提问题(如表一)虽简单,但若无第一步的范例支架搭建,学生直接到第二步来回答“我想写什么”这类问题,可想这中间的思维障碍有多大。 (三)依托思维导图,呈现“筛选材料”“谋篇布局”的思维 1.导图助力篩选材料 六年级学生并不缺“素材”,缺“不知道写什么更符合”这样的思维。那么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整理方式。 例子: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 学生在围绕着“爱”这一中心,用思维导图罗列了关于“爱”的不同方面不同事例。根据导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筛选。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写进文章中呢?——要突出中心,需要选“典型事例”。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导图,“同学的帮助”“朋友的友谊”这里,是否存在问题? 教师一问,触发学生思维,动脑子的学生就会思考,哦,两者容易重复,将其合并(如图二)。瞧,这就是筛选材料的过程。 2.导图协助谋篇布局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主要是从段开始,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来展开写;四年级的习作就要注重从“段”逐渐过渡到“篇”;而到了五年级学生习作就要有“篇章”意识,学生不是一步从“段”就跨到“篇章”的;六年级是篇章中有方法与简单的技巧。借助思维导图,正是篇章构思的思维过程。 例子: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 小作者想写《东莞除夕风格》(如图三),创编了用极具习俗特色鞭炮导图。能过导图,我们知道小作者将从“贴对联、逛花街、看春晚、放烟花、吃年饭、做咸丸”这几个方面进行写。 不难发现,作者将会把“做咸丸”作为重点。导图确实助谋篇呀!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发散,若没有思维导图的帮助,文章的结构容易不清晰,中心容易不明确。思维导图(图四)在习作中的应用,可以说突破了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和运用多维度的结合,是构建现符合素养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导图,帮助学生筛选材料,谋篇布局,使学生知道自己“想写什么”“怎么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在参与中感悟,在发现、提问,由“学会”变成“会学”,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提升了语文素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微课方法,呈现“运用知识”的思维 习作教学中,知道自己“写什么”,那“怎么写”?都说,课文是最好的例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或单元学习方法作为“方法技巧指导”。通过微课做到技巧点拔的同时利用课堂运用方法。众所周知,微课集声音、图形图像为一体,形象生动,丰富直观,易于学生理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认知风格。因此,制作微课是有效和高效的语文策略。下图(表二)为六年级习作微课开发,精心提炼方法,技巧点拔。 如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我制作了《<爸爸的計划>有妙招》的微课。通过微课,我们知道要围绕中心写有两个妙招(如图五)。略写妙招:【其它部分写简单】极简罗列,一句话罗列,有层次,有变化;详写妙招:【重点部分写具体】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细节)。通过微课用实际的课文范例呈现方法技巧并且知道作者怎么运用,让学生看到作者运用“技巧”的思维。 如: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我制作了《知重点,写详细——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图六)的微课。通过微课知道什么叫重点,怎么写详细,为什么要写详细。作者是如何运用“技巧”的,用图文语音转化给学生,让其看到作家的思维。 是否只是微课就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呢?不是,还是需要梯度的。运用这些方法,先写片段,让思维进展有个步骤。如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微课后,教师问学生:“你想用哪个妙招?运用刚才的导图,以及微课的方法,一起来试写片段。”学生就找回自己刚才的导图,尝试运用其中一种方法来写(如图八)。这样铺设的思维梯度,能够助长学生思考。 也就是说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进行技巧点拨后,一定要想法帮助学生去运用。优秀的同学一点即明,学习相对困难的同学需要“孕育”,需要思维的梯度。因此,在习作教学中,知法——用法,中间,我们要还要“设法”(铺阶梯)让学生运用。 (五)优化板书设计,呈现“逻辑创新”的思维 随着教育资源现代化,“一体机”“翻转课堂人手平板”……板书还重要吗?板书固然重要,它是一门“浓缩”“高度概括”的艺术。在我看来,板书提炼的不紧是课堂的重点与方法,还是课堂教师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呈现,呈现教的逻辑思维过程,更通过图文呈现创新思维的过程。 板书是建构核心的知识点(如图十)。板书中知识点核心字眼和PPT的关键不一样,PPT过了,学生有可能忘记,但板书一直在,直观地、反复地在学生大脑中呈现。学习过程越深,看到板书的思维感受有可能不一样。所以,板书呈现知识点,有效、持续地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围绕中心意思写》,笔者把写文章比喻成蜘蛛结网,边导,边补充关键的核心字眼,同时一张蜘蛛网顺势而出。在教《家乡的风俗中》风俗特点的边框,再加上核心字眼,让知识深刻地重复学生的大脑思维中,加强对知识的建构。 板书是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逻辑图。比如在教授《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过程中,我围绕着“泪”做了泪滴板书思维导图。教师的示范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了,刺激其形象思维的产生。课堂中,学生围绕着“甜”做了糖果思维导图,这就是从仿到创的过程。在《家乡的风俗》中,笔者围绕着《泼水节》做了流程图,学生就围绕着自己的进行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导图(如图十一)。 板书设计功能多,重点字眼藏方法,思维导图渗逻辑,有趣创造多并举! 三、理向言语实践,素养扶摇直上 (一)精准发力,亲历言语锤炼修改 课堂上教师层层的思维梯度帮扶下,一般文章都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至少不会“离题”“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完成后,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这样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悟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六年级习作教学如何达成这一目标?认准“内容具体”“进行修改”这两个目标,我们可以进行“同桌互改-自读自改-师徒结队改”等形式(如图十二)。评价方式,每一篇习作的标准要看调整(如图十三)。“评价标准”是学生思维的风向标,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始。“这样写到底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好在哪里?”在反复的盘问思考中,不仅习作思维有提升,语言也一并飞跃。 (二)多元展示,交流生成高阶思维 我们班的习作展示方式有微信圈,作业小管家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用得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是一周一次,人手一份的班级微报(如图十四)。 读微报,要“三思”(如图十五)。思文章的好与不足,思“语言、素材、语言、写法”哪里需要修改。思,哪一篇最好,分别是什么等级。有时是同一个主题的微作,学生们不同的写法,哪种方法更吸引人,为什么?学生阅读中,慢慢丰富阅读的维度,篇与篇的对比中,也慢慢培养了学生作为读者与作者的习作思维。 “微作报”帮助学生突破习作的倦怠期,重燃学生小学阶段几年来对习作的兴趣;利用“微作报”帮助学生从由各自阅读,到聚拢式思维拔节;更能用发表的热情,上报的激情帮助部分高年段学生习作突破的瓶颈期。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自主建构意义是从要从认知低阶层面“理解、运用”走向“分析、评价”创造高阶层面。通过多元展示及评价,正是高阶思维的培养与生成。 四、结语 在习作思维赋能下,习作兴趣得以激发,习作素材得以扩充,习作技巧得以呈现,习作欲望得以诱发,言语发展得以建构。习作课堂是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主要阵地。用范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用头脑风暴帮助学生寻找素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谋篇布局;用微课点拔技巧;用板书重整知识;用修改展示拔节思维。这六个策略,帮助学生在思维的“聚集、发散、整合、理解、迁移、转换、创造……”通过思维呈现过程,让学生触摸语言,亲身体验,操练文字,从而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正是语言建构的整个过程。 总的来说,笔者着力以思维发展为经,以方法运用为纬,构建语言生长的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铁青.习作思维的教学探寻[M].东北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高璨.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课堂上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4]蒋军晶.让孩子学会习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6). [5]李作芳.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