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走进古诗文,探究经典美
范文

    区娇兰

    【摘要】新课标实行后的古诗文课堂教学研究内容是目前进入我国,是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的重点之一,被教育部选入新课标教材的古诗文内涵丰富,具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和美学价值,但这只取决于老师说、学生听,老师灌输,学生记住,既削弱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不利于提升学生古诗文的素养。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和提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文;经典美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情诵读

    古诗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艺术价值不容小觑,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出发,赋予个体更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受年龄所限,小学生欠缺很强的自觉性,注意力不能充分集中,所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诵读是非常重要的。煽情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吟诵,更易于把握读的基调,领悟诗意,从而达到体味感受诗文韵律美的教学目的。如,教二年级上册古诗文“望庐山瀑布”,可以直接使用投影机屏幕来显示这个画面,当学生们尽情地陶醉于屏幕上的视图,然后用投影机播放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在这个情景的熏陶下,学生随之摇头晃脑,琅琅上口,不由自主地开始跟着老师朗读起来。然后老师指名让学生阅读。同时,任课教师应从辩证角度出发,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指出学生需要改善之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文学习中。如此一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自读自悟,领略其韵味

    不同于现代文化,古诗文有着结构工整,表达精炼的特点。经过事实证明:我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在充分理解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再一次让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地阅读,了解其内容,于是,笔者又积极地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认为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发现这些基本问题、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质疑能力和对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古诗文的这个基本特点,引导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味,领略古诗文语言的丰富性和魅力。首先,鼓励引导学生用工具书和语境找出需要的单词和短语,再相互讨论,教师及时把重、难点进行个别指导、点拨。如,教学李白的三年级下册《早发白帝城》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理解古诗意思,代替了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逐字逐词地给学生解释之后,学生死记硬背诗句的意思。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退居“二线”,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赋予其更多的主动权和自我发展空间。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学习古诗文所带来的愉悦。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文意境美

    古人云:“书要多读、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诗意。”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诵读学生不仅能塑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情趣,形成优秀的品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和思维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別重视通过古诗文的朗读,让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充分地阅读。在读中使学生整体对环境的感知;在读中使学生有所截然不同的感悟;在读中充分培养语感;在读中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内涵和情感熏陶。在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其想象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均会有所改善。教师应通过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将古诗文内容具象化,然后通过书面语言将其呈现。这样不仅训练了各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教育想象的能力,还激发培养了学生对诗文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四、诵读经典,提升诗文语言美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让人难以忘却的意境。只是想要理解和领略其中的含义,学生只能通过量(背诵)的累积,才有可能从古诗文中汲取精华,实现质(理解能力)的提升,这一学习规律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诵读经典是促进学生古诗文知识储备量的重要方式,而且有着启动心智,净化个人心灵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诗文理解能力定会有着长足发展。

    (1)堂上表演背。古诗文并非只是优美词汇的罗列堆积,而是古代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基于“有诗情而情有画”的特点,从整体角度出发,促进古诗文学习与绘画、表现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通过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加强口头表现能力与肢体动作的结合,这种边背诵边表演的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

    (2)想象入境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极强的想象力,在诵读经典作品时能够从思想意识角度出发,在无意识中将自己融入其中,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对古诗文内容的了解,极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3)娱乐表演背。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表达能力,作为任课教师应做到因势利导,基于其学习和身心特点,进行开放性平台的构筑,通过表演实现自我学习成果的彰显。此举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做了良好铺垫。譬如,在学习《静夜思》时,笔者就曾安排学生将折扇作为道具,在悠扬的古筝伴奏下,漫步吟诗。这种做法备受学生推崇。

    五、走出诗文课堂,欣赏形体美

    形象的抽象感知比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教学二年级下册《咏柳》时,笔者提供时空与平台,把课堂移步到了学校小花园的仙贤文艺社小池塘边的柳树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二月春风的裁剪下,柳树纤细的身姿,柔嫩的纸条,随风起舞的柳叶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多么神奇啊。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试图字字落实进行翻译,显然是不适宜的。因为诗无达诂,我们只有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感悟、想象、融入,才能让学生意会到那景那情,这样带着学生独特视角与想象力、创造力的个性“读懂”,才是真正的理解,也只有这样的理解,才能学生们置身于迷人的自然怀抱中无限春光令人心潮涌动,与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今天看来,新课标实行后的古诗文教学仍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过程是鲜活的、是动态化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应兼顾新课改要求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小学古诗文有效教学作为工作重点,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善。

    [本文系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古诗文有效教学的探究”(课题编号:JME1902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娜.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09(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40:34